•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四川頻道

    小比賽大能量

    劉碩陽
    2020年07月28日08:08 |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小字號

      7月24日,“00后”小將何宇鴻以10秒18的成績刷新男子百米全國青年紀錄,體育迷感到驚喜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場比賽——川渝田徑對抗賽。

      這項賽事今年首次舉辦,規(guī)模也不大,只有四川和重慶的運動員參加,算是一場“小比賽”。然而卻有兩個特點:一是選手水平并不低,除了有潛力的新銳,還有黃常洲、楊磊等國家隊選手參賽;二是成績出色,除了何宇鴻創(chuàng)造的佳績外,其他運動員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賽季最好成績。

      實際上,這種地區(qū)性甚至覆蓋面更小的“小比賽”,不僅是培養(yǎng)人才的沃土,也往往是高水平選手檢驗訓(xùn)練成果的重要舞臺。

      “小比賽”何以蘊藏大能量?在于競技性強,因為規(guī)模不大,便于組織,比賽頻次可以更高。年輕運動員能夠借此積累大量實戰(zhàn)經(jīng)驗,在激烈的競賽中提升水平、迅速成長。有不少從中走出的頂尖選手仍然保留著參加“小比賽”的習(xí)慣,并將其視為重要的鍛煉機會。如此,賽事的競技水平能夠得到保證,年輕選手和頂尖運動員同場競技,相互促進,項目氛圍、賽事文化也會在一次次的比賽中積累起來。

      在國內(nèi),如今舉辦更多“小比賽”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以田徑項目為例,近一兩年,一些按項群、地區(qū)分類的賽事逐漸開展。今年,在不同訓(xùn)練基地分別展開的特許賽就彌補了賽事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除全國性的錦標(biāo)賽、大獎賽和冠軍賽作為“動脈”之外,還需要更多“小比賽”作為“毛細血管”連通各地,發(fā)掘、培養(yǎng)人才。舉辦這種比賽不必求大求全,貴在深耕一兩個項目。更好的賽事規(guī)劃、更充足的專業(yè)人才儲備、更專業(yè)的賽事組織,則是辦好“小比賽”的前提。

      對運動員而言,想要在更大的舞臺上閃耀,“小比賽”的錘煉不可少。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8日 15 版)

    (責(zé)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