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聚餐飲酒被送ICU 秋冬藥酒養生警惕烏頭堿中毒

    2024年10月14日08:0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秋冬藥酒養生警惕烏頭堿中毒

      重陽飲菊花酒以避瘟疫,端午飲用雄黃酒清熱解毒……自古以來,藥酒都被認為具有保健功效,在民間廣泛應用。隨著氣溫下降,最近不少人也搬出了家中自制的養生酒,偶爾小酌,養生御寒。殊不知,藥酒也存在安全隱患,如果不小心選用錯誤的泡酒藥材,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中毒后果。

      藥酒變“毒酒”

      成都5個大爺養生酒喝進ICU

      近日,華西第四醫院接診了5個喝了同一瓶藥酒的大爺。幾個大爺聚餐喝藥酒,飲用量從1/2兩到4兩之間,喝酒約10分鐘大家都出現“口舌、四肢、胸背部麻木,惡心嘔吐,心慌心悸,血壓下降”等癥狀后緊急送醫。

      在對藥酒送檢過程中,發現酒內含有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成分,醫生判斷5個大爺應該是烏頭堿中毒。經過胃腸凈化、藥物對抗、血液凈化等積極救治,大爺們最終轉危為安。

      據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羅林娜介紹,藥酒中毒中,最常見的毒素就是烏頭堿。川烏、草烏、附子、鐵棒錘等都含有極大毒性的烏頭堿,其在治療風濕關節炎、關節痛、跌打損傷、腫瘤等疾病中應用廣泛。“烏頭類生物堿治療安全窗窄,服用0.2毫克就會中毒,加工不當,過量服用都會導致中毒。且烏頭堿中毒目前無特殊解藥,口服2-4毫克就會達到致死劑量,病死率15.1%。”

      安全劑量范圍極窄

      烏頭堿不建議大眾食用

      記者了解到,烏頭堿急性中毒主要有3大癥候群,首發癥狀為口周及面部麻木感,部分頭暈耳鳴、出汗,重者全身發麻,肢體僵硬、頭痛、視物模糊甚至昏迷。出現心悸、胸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烏頭堿的安全劑量范圍非常窄,不建議大眾食用,家庭、個人也不要擅自采摘、加工和食用川烏、草烏等具有毒性的中藥材,凡是含有附子、烏頭的藥酒僅建議遵醫囑適量外用。”羅林娜告訴記者,有研究表明,經蒸煮炮制后的烏頭,其毒性較原生物堿降低至1/200,而有效成分卻未被破壞,因此烏頭堿類藥物入煎劑,一般要煎煮1小時以上,且服用需嚴格掌握劑量,二次用藥需保持一定時間間隔。

      羅林娜提醒,不要采食不熟悉的植物,不要自行配制藥酒并飲用,也不要喝無標識或標識不明的藥酒。“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這類中毒的人,一定要及時送來醫院,盡早治療,否則患者隨時存在致命性心律失常風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