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農家書屋成“我家書房”(身邊故事看改革)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4年12月12日10: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出村,就能借到長沙圖書館的新書!”擱以前,楊花村村民劉智明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好事”。

      劉智明愛讀書,但尋書不方便一直是個問題——所在的湖南長沙瀏陽市大瑤鎮楊花村有個農家書屋,建得早,更新慢,不“解渴”。

      “農家書屋‘鳥槍換炮’了。”兩年前,村黨總支書記劉良洪帶來好消息。

      新書屋位于村中心,原是廢棄的水塘,經過平整,建起了楊花書院,成了村里的新景觀。

      20多個書架上擺滿了書,還新添了電腦、自助借閱機。“想看小說,哪里找”“書上的編碼,有啥講究”……村民們各有各的問題,怎么檢索書、如何借還書,90后農家書屋管理員劉亞明一一指點。

      “你們猜,這里有多少書?兩萬冊。”劉智明翻開一本書,指著“長沙市圖書館藏書”的藍色印戳興奮地說:“市圖書館開了‘連鎖店’,每個月還更新幾千冊。”

      “方便鄉親們看書,關鍵在于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正在村里調研的長沙市圖書館館長王自洋,在圖書館領域干了30多年,見過很多像劉智明一樣愛看書的農民朋友。

      “農家書屋和公共圖書館,分屬新聞出版、文旅兩個部門管理,過去有堵‘墻’隔著。”王自洋說,改革從打破部門壁壘開始,將農家書屋逐步納入圖書館體系,總分館運轉,書籍全市調配。

      “我想看《中國歷史常識》,顯示在長沙圖書館,怎么辦?”劉智明又有了新的閱讀需求。

      “可以預約。”劉亞明輕點幾下鼠標,電腦屏幕便顯示“預約成功”。

      “10天后,這本書就到你手里了,看完直接還到書院就行。”劉亞明囑咐劉智明。

      放學后,小讀者多了,大家在書院或坐或站,看得入迷。劉亞明說,楊花村有小學生近300人,配送書籍時特意增加兒童讀物,建起了藏書3000多冊的少兒閱覽室。

      有村民調侃,“總見你往書院跑,不讀書會少塊肉?”劉智明說,自己從讀書中真正“得了實惠”。

      “種水稻、辣椒,都從書里取經,有啥好品種,病蟲害咋治……眼界越發打開。”

      “書院節假日也開門,城里專家還會進村搞講座,大人小孩都喜歡。”劉亞明說。

      10歲的楊欣成小朋友是這里的“資深讀者”,他的心愿就是“要把少兒閱覽室的書都讀完”。

      正值農閑,村民來來往往。看書的、自習的,大家都腳步輕輕的。2022年以來,長沙市穩步推進78家農家書屋納入總分館體系,圖書每年更新20萬冊次,一年四季都有高品質文化活動,書香縈繞鄉間。

      “對楊花村鄉親們來說,農家書屋就是‘我家書房’!”劉智明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2日 04 版)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