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成都高新區發布人機友好未來社區計劃
到2030年完成公共空間改造,實現機器人無障礙通行

在成都,機器人正從實驗室加速走向城市空間。
3月22日,成都高新區舉行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開園活動,并發布全國首個人機友好未來社區計劃——《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人機友好未來社區行動計劃》,在新川創新科技園建設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為支撐、人文關懷為特色的未來社區示范樣本,推動“人-機-環境”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根據計劃,到2030年,新川創新科技園將完成10.34平方公里公共空間改造,實現機器人全場景通行無障礙,建筑室內服務覆蓋率達80%以上,建成全域數字孿生平臺,并形成涵蓋研發、制造、應用的百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實施六大路徑 建設人機友好未來社區
當前,隨著機器人等具身智能賽道快速發展,人機友好的科幻世界正加速走進現實,如美國波士頓“街區機器人派對”培育人機友好文化,韓國盆塘新城打造全球首座機器人友好建筑……越來越多城市為機器人等具身智能開放測試、應用場景,人機友好正成為全球各大城市新一輪科技競爭焦點。
作為科技創新高地,成都高新區將如何建設人機友好未來社區,提升區域科技競爭力和居民生活品質,促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集聚提能?
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負責人介紹說,將堅持“場景驅動、生態協同、漸進迭代、人機共融”建設思路,通過真實場景倒逼技術突破,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整合資源,形成完整產業鏈。采用“小步快跑”策略,優先在封閉園區驗證成熟度,再向城市級場景擴展。以滿足居民需求為核心,注重全齡友好、無障礙設計,推動科技成果普惠,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構建“技術有溫度、生活有品質、治理有智慧”的未來社區生態系統,形成機器人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的創新范式。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人機共融”愿景,成都高新區將以六大核心路徑系統破解技術、空間與生態難題。
具體而言,通過編制《人機友好社區建設指南》,建立動態“空間友好度”評價模型,為行業樹立規范標桿;同步推進社區道路、建筑出入口改造,優化機器人專用電梯及充電樁布局,構建“地面—空中”一體化無障礙通行網絡;依托全域數字孿生平臺集成5G、北斗高精定位與邊緣計算技術,打通機器人與物聯設備數據壁壘;聚焦民生需求,布局快遞配送、健康檢測等10余類服務機器人,研發多模態交互技術實現全齡友好服務;建設機器人綜合試驗平臺與智能制造賦能中心,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創新可持續治理模式,成立人機協同治理機構,制定安全規范與金融保險體系,利用機器人巡檢與風險預警提升社區韌性,推動技術向善與人文關懷深度融合。
該負責人表示,六大路徑從標準到場景、從基建到治理層層遞進,勾勒出人機和諧共生的未來城市圖景。
新川:從“試驗田”到“人機共生新范式”
活動當天,位于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川之心未來機器人公園宣布開園,將作為新川創新建設人機友好未來社區的試驗田,推動商業、產業、作業場景落地,面向大眾推廣機器人相關服務、科普教育。具身科技、阿加犀等成都高新區機器人領域龍頭企業,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機構正式入駐社區。
作為早在2021年就入駐新川創新科技園的企業,鼎橋通信對人機友好未來社區充滿期待。鼎橋通信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機友好未來社區不僅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規劃,更是成都高新區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又一創新舉措。在這樣的社區環境中,企業能夠更好地開展研發和業務拓展,實現自身發展目標。
日前成都高新區簽約的智譜諸葛大模型全國總部項目也將入駐新川。智譜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社區匯聚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產業上下游生態企業。同時,依托社區搭建大模型空間平臺,以 MaaS(模型即服務)的方式利用智譜諸葛大模型支撐社區內生態企業發展,加速成都高新區打造人工智能先鋒社區。
據悉,新川創新科技園是四川省與新加坡打造的中國西部首個中新合作共建園區,作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示范區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具備打造全國首個人機友好未來社區的良好基礎。園區已入駐快手、中科創達、海光集電等企業180余家,規劃建設了6.8萬平米機器人專業樓宇,正全力推動打造機器人產業聚集中心、具身機器人可信算數中心等平臺,形成產業發展“新引擎”。
“隨著計劃落地,成都高新區正以‘公園城市’為基底,書寫人機友好、智慧宜居的城市新篇章。”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新川創新科技園“試驗田”功能,聚焦技術迭代與應用場景創新,不斷提升社區人機友好水平,將新川創新科技園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人機友好標桿社區,成為展示人機友好理念和技術應用的重要窗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