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敘州:“宜鄰課堂”特色課程打通技能致富“最后一公里”

“宜鄰課堂”作為宜賓社會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既是一項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惠民工程,也是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更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探索。敘州區積極爭取全市“宜鄰課堂”市區共建項目,分別在趙場街道金星社區、南岸街道下渡口社區、樟海鎮瓦房村先行先試,開展技能培訓、文化傳承、親子教育等特色課程450場,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
“宜鄰課堂”現場。
家門口的“技能充電站”
“同學們,我們在電路實操整體布局的時候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說主電路出來這3根線,整體布局上線路靠得不緊,在實操時要注意一下。”近日,在敘州區樟海鎮瓦房村“宜鄰課堂”電工技能培訓班上,來自宜賓市思源職業培訓學校的專業教師采取理論授課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堂“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與連續運行控制電路安裝與檢修”課程。學員們專心聽講,認真記錄,仔細操作,通過反復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扎實的專業技能。
“在‘宜鄰課堂’試點中,特色課程是關鍵一環。”敘州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兩新”工委書記鄧瀟介紹,敘州區委社會工作部牽頭,通過構建“市區統籌、街道協調、社區執行”的“三級聯動”管理體系,創新“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名師接單”的“三單聯動”服務機制,形成“需求收集、資源匹配、效果評估”的閉環模式,同時與該區就業、教育等部門協同推進試點工作,通過合作開設就業技能培訓班的形式,將技能送到需要的居民手中。
“以前還不知道到哪里去學技能,現在都送到家門口了,真心不錯。希望以后借助這一實用技術,提高自己的收入。”樟海鎮瓦房村村民樊尚平一直從事水管維修工作,得知電工技能培訓班開到了“家門口”,積極報名后學得異常認真。
培訓學員在“宜鄰課堂”學習烘焙技術。
晝夜不打烊的“就業直通車”
在宜賓市職業技術學校內,天色雖已漸暗,但西式面點培訓班的學員們仍在熱火朝天地準備材料。許多上班族學員下班后匆匆趕來學藝。實操培訓現場,學員們身著統一服裝,認真學習食材配比、打發方法,老師手把手傳授曲奇餅干的制作技巧和烘烤要點。在小組成員的相互協作下,香氣撲鼻的曲奇餅干很快出爐。
培訓班學員陳冬梅說:“我是零基礎的新手‘小白’,從什么都不會到現在可以做出餅干、蛋糕,我覺得很不錯。老師的教學也很認真,我課后在家里還要自己琢磨一些新的糕點。以后我還想開一個烘焙店,增加一份收入。接下來,我還報名了中式甜點培訓班,希望能有更好的技術。”
敘州區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主任楊晶晶介紹,敘州區全面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幫助群眾掌握基本技能、增強就業本領、促進就業穩定,切實提高穩崗率、提升就業率,極大地促進了勞動者從“靠力氣吃飯”到“憑技術增收”的轉變。
據了解,今年以來,宜賓市敘州區已組織開展“宜鄰課堂”職業技能培訓50期,培訓人數2726人,培訓內容主要涉及電工、家政、養老護理、電子商務等培訓需求較大的工種,為勞動者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該區還將繼續抓好“宜鄰課堂”職業技能特色課程開放,拓寬培訓工種,優化培訓課程,圍繞服務產業發展做文章,做好以培訓促就業的服務工作;同時,計劃在合什鎮、觀音鎮、泥溪鎮、商州鎮持續開班,讓學員們學到一技之長,為家庭致富找到新的路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