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紅、產業興 都江堰“小果子”結出“大幸福”

在“三遺之城”都江堰,一筐筐獼猴桃從果園走向全球市場,背后是黨建引領產業升級的生動實踐。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以黨建為“紅色引擎”,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型,走出“黨旗紅、產業興、農民富”的特色之路。
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黨支部成立于2022年,以“黨建引領、服務大局”為核心,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創新開展“抓黨建、促生產、保質量”活動,在種植一線設“黨員示范崗”,黨員技術員帶頭攻關避雨栽培等技術。通過科技賦能增動力,聯合川農大、省農科院等建立“院企協”創新體系。2020年成立“獼猴桃科技小院”,研究生團隊常駐破解產業痛點;2023年“博士工作站”聚集14名專家,制定地方標準2項、申請專利10余項,避雨栽培技術成為全省主推技術。科技賦能下,全市優質果率從60%提至85%,2萬畝基地實現標準化生產,產品打入歐盟等高端市場。
支部以“產業共同體”理念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銜接難題,創新“三次返利”機制:企業優價收購實現首次返利,銷售后按溢價二次分紅,年終按股份三次分紅。2023年“天賜獼源”公司銷售額達12億元,帶動果農畝均增收超3000元。同時,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累計應急搶險20余次、幫扶農戶50余戶,用“紅色溫暖”凝聚發展合力。
據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介紹,黨支部將品牌建設作為融合關鍵,打造“雙地標+區域公用品牌”矩陣。推動48家主體使用地理標志商標,申請18項國家專利,“都江堰獼猴桃”品牌價值從17.26億元(2017年)躍至40.46億元(2024年),躋身全國前三。搭建電商平臺實現年銷12億元,借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等資質拓展市場,協會獲“全國先進協會”等榮譽,成為行業標桿。
未來,面對品種老化等挑戰,黨支部謀劃新一輪升級:3年引進10個優質品種、建5個智慧果園;深化“黨員專家服務團”精準服務;加大高鐵、機場等平臺品牌營銷,讓“三遺之城·四季獼香”更響亮。
從“種得好”到“賣得俏”,都江堰獼猴桃協會以黨建為“方向盤”“加速器”,驅動產業在鄉村振興賽道闊步前行,讓“小果子”成為“大產業”,鋪就更廣闊的“共富路”。(舒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