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體育

    “蘇超”孵化草根球星進行時

    2025年06月16日09:5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蘇超”孵化草根球星進行時

    這些天,花志成走在學校的路上總會聽到有同學叫他“大球星”。

    “有那么一恍惚,我真覺得自己是個球星了。”花志成是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鹽城隊的一名球員,同時也是南京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

    開賽剛滿一個月,“蘇超”不僅“火遍互聯網”,而且上座率也已與國內最高水平的職業聯賽比肩。兩周前,賽事僅進行了兩輪比賽就“出圈”的速度,出乎了球場內外的意料。

    這個準備了半年的業余足球聯賽,共有13支代表隊參加,516人獲得參賽資格,其中來自各行各業的業余球員337名。球員年齡最大40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24.09歲。除了一些足球老將,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綠茵場奔跑的個體戶、大學生等“票友”。看著高中生在場上踢得熱火朝天,有大學生球員一場比賽收獲兩粒進球,這些普通人因為“蘇超”成為球迷心中的“傳奇”。

    大學生球員點燃城市綠茵

    5月27日“蘇超”聯賽鹽城隊主場對戰泰州隊以3比0拿下比賽后,觀眾如潮水般涌向球員通道,希望這個在場上“梅開二度”的球員能為他們簽名。大部分觀眾是第一次知道“花志成”這個名字。

    花志成說,只記得自己被觀眾“圍困”了半個多小時,記不清簽了多少個名字,但還是沒法滿足所有人。

    看臺上,父母在不遠處注視著這個場景,眼里滿是驕傲和欣慰。賽后,父親見到花志成說的第一句話是:“兒子,你為家鄉爭光了!”

    “賽后我拿到手機,發現在我每一次進球的那個時間點,都有朋友同步發消息為我喝彩。微信里密密麻麻的祝福。”花志成說。

    這幾天,花志成的社交媒體粉絲翻了一番。“花花”“小花”“花哥”,粉絲們對他的稱呼五花八門。

    發給花志成的評論和私信鋪天蓋地。“許多球迷年齡很小,在看‘蘇超’之前他們沒有看過足球,現在想上場踢一踢。還有觀眾告訴我,自己邊看球邊在網上搜索足球比賽規則。”花志成說。

    在花志成的班主任周霏霏看來,“蘇超”對于這些孩子很好。“萬一被更高級別比賽的教練看上了,對于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也是很好的機遇。”

    從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退役后,周霏霏成為南京體育學院的一名足球專項課教師,今年她還兼著大一“足球班”的班主任。

    最近,周霏霏發現踢過“蘇超”的學生們成長了很多,“不像半年前剛進校隊時那般靦腆幼稚,變得更懂事、更自信了”。

    “幾個孩子還私底下‘較勁’,比試誰的球技更好。”周霏霏說,在學校,他們互相學習技術,班級的足球氛圍一直很濃烈。大一“足球班”有54人,周霏霏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在場上的位置。但有個別學生,周霏霏是通過“蘇超”才發現他的潛力。

    周霏霏帶的這個班里,有一名叫祁睿的學生也報名了“蘇超”。“在學校里我們一直將他的位置安排在右邊鋒,但在鹽城對戰淮安的比賽中,他用左腳打進一粒球絕殺對手。我才發現他左腳打門也很擅長。”周霏霏說。

    最近幾周,每周五最后一節課上完后,花志成和舍友祁睿都會匆匆趕到高鐵站,坐上去鹽城的列車。周日下午又趕回來,上周一的“早八”課。

    祁睿和花志成不僅是舍友,還是鹽城老鄉。今年2月,兩人報名了鹽城隊的選拔,經過幾輪考核成功入圍。現在兩人常在場上連線,花志成是左邊前鋒,祁睿是左邊后衛,“我們一起為家鄉效力”。

    年近不惑的球場“壓艙石”

    “蘇超”的賽場上不僅有“青春風暴”,也有不少“老將”。

    1986年出生的王飛代表蘇州隊再次登上了賽場,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家主營暖通工程業務的建筑公司合伙人,40多天前他剛晉升奶爸。和花志成、祁睿不同,王飛現有的生活節奏只能分給“蘇超”和足球50%的時間。

    “6月10日之前是一周兩訓,10日后開始一周五訓了”,王飛所在的蘇州隊截至6月13日“蘇超”排名倒數第三,“出線”形勢不容樂觀,球隊加大了訓練強度,“現在接近于脫產訓練了,但大家的熱情依然很高”。

    老將不老,在蘇州隊已經進行的兩場比賽中,王飛作為中后衛首發出場并打滿了90分鐘。他欣賞C羅,因為C羅自律。

    說到與足球的緣分,那是30多年前,小學二年級的王飛加入了校足球隊;26年前,王飛入選江蘇舜天俱樂部梯隊,整個青春期都和綠茵場有關;一直到5年前,王飛還馳騁在中乙的賽場,曾多次作為客隊主力回到家鄉蘇州踢球,還曾入選2019賽季中乙最佳人氣球員。

    蘇州隊里有的球員比王飛小了整整22歲。王飛用“青春活力、認真、有拼勁、簡單純粹”來形容這批年輕人,“球場上機會是同等的,有足夠亮眼表現的球員,有機會被職業球隊邀請試訓,或者從中冠聯賽(國內第四級別足球聯賽)打起,嘗試往職業球員發展”。

    同是35歲以上的老將,宿遷隊36歲的球員繩晟的主業是3家燒烤店的合伙人,目前在隊里還處于“飲水機管理員”階段。

    “草根球員”出身的繩晟,現階段最大的心愿是上場踢球,享受全場歡呼——在他看來,那是職業球員才能有的待遇,而“蘇超”讓他離“球員夢”僅一步之遙。

    說繩晟是“草根球員”一點也不為過。從小喜歡足球的他,一直沒接受過專業訓練,高考時體育單招還是走的田徑項目。大一報到后得知學校有足球專業,他便找到班主任,“他們一開始不同意,當時一個勁地求班主任、主任、院長,后來才同意我轉專業”。

    大學畢業后,隨妻子來到蘇州定居的繩晟最終沒能成為職業球員,但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足球,足球已經是他近年來生活的一部分。繩晟說:“我平時喜歡和一些職業隊退役的大哥們一起踢球,‘偷師’學一些技術。”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79厘米的個子,體重81公斤,以肌肉為主,沒有肚腩,步入中年的繩晟對自己的身材管理并沒有松懈——盡管自家燒烤店主營夜宵生意,但他沒有發福的跡象。壯碩的身體成為繩晟的優勢之一,“希望有一天我能在場上真正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蘇州到宿遷,500公里左右的車程,繩晟現在一點也不覺得遠,“一想到是為了‘蘇超’,我就覺得有奔頭”。

    最近繩晟每周都有3到4天時間在宿遷訓練,“我今天早上送完孩子,一看時間,完全來得及開車到宿遷參加下午的訓練,我就趕緊出發了,后天再回蘇州打理店里的事務。”繩晟說。

    “我曾經3次到現場觀看皇馬的比賽,但其中兩次皇馬都以0比4輸掉了比賽”,繩晟回憶道,盡管當時最愛的球隊輸了比賽,但現場的氛圍讓他記憶猶新,關于“蘇超”的現場氛圍,他用激動得“直起雞皮疙瘩”來形容。

    探索群眾體育的多種可能

    “蘇超”的魅力在于強群眾性。

    現場觀賽人數第一輪場均7745人,第二輪場均9852人,第三輪場均15025人,上座率堪比職業聯賽,收獲球迷“超”字稱呼,可謂是實至名歸。5月31日,“蘇超”第三輪徐州隊與連云港隊之戰,現場人數更是首次突破兩萬。

    為了爭8強,除了蘇州隊加大強度一周五訓外,據徐州市足球協會主席、徐州隊領隊李鋒介紹,日前徐州隊還前往山東濰坊魯能足校集訓。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已連續6屆無緣世界杯正賽,近年來如何提高足球項目的群眾參與度,尤其是如何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和堅持足球青訓,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

    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南京體育學院教授彭國強表示,“蘇超”這種大眾化的體育活動可能成為社會的常態,未來將不斷涌現更多的“魯超”“豫超”等大眾化體育賽事。

    據組委會市場部工作人員介紹,“蘇超”目前沒有和職業聯賽接軌的打算。但不止一位球員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蘇超”大流量的加持下,只要年輕球員有足夠亮眼的表現,他們是有機會進入職業球隊視野的。

    彭國強認為,相比商業化運作的職業聯賽,“蘇超”這類民間賽事以低門檻、親民性、強觀感的賽事體驗更能吸引全社會廣泛參與,從而達到撬動當地經濟發展、弘揚地域文化傳播的效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是當前加快推動江蘇體育強省的一種創新探索。

    有在場上配合的邊路好兄弟,有重燃熱愛的前職業球員,還有離“球星夢”一步之遙的草根球員……群眾性拉滿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正展現出多面性,折射出群眾體育的多種可能。

    (衛思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逸凡 見習記者 曹偉)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