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道孚村咖:藏式民居里飄出的鄉村振興“味道”

咖啡作為城市精致生活的代表,早已占據了人們的味蕾。在四川省道孚縣咖啡卻承載著超越味覺的意義。當都市人在連鎖咖啡館追尋咖啡的傳統記憶時,川西高原的藏式民居里,一杯杯融合酥油香、青稞甜的高原咖啡,正以文化賦能與業態創新的雙重魅力,重新定義鄉村振興的“味道”。
老藏房里的新經濟:民居變身“咖啡館”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素有“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的美譽,獨特的崩科式建筑以原木搭建、雕刻彩繪裝飾聞名。2021年,隨著道孚縣鄉村旅游發展浪潮的涌起,索郎擁吉搶抓機遇,將位于道孚縣八美鎮的閑置民居改造為凸倉咖啡屋。咖啡屋保留傳統藏式木結構,增設手沖咖啡操作臺和觀景露臺,搭配上黑帳篷、土墻等特色裝飾,即能讓客人觀賞到道孚民居原木“榫卯”建筑的特點,又能在咖啡的氤氳香氣里感受現代生活的輕盈。
閑置民居改造的凸倉咖啡屋。
如今,道孚縣依托藏式民居發展“家庭”經濟,打造“村咖+民宿+自營地+”的創新模式,民居變成“咖啡館”“民宿”“餐吧”等,全縣評星定級民宿300余戶,改造提升“村咖”20余家,形成以八美鎮、道孚縣城、玉科鎮為核心的特色咖啡聚落,僅咖啡業年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村咖+”正豐富和重塑鄉村旅游新體驗。
一杯咖啡的就業圈:從導游到“咖啡師”
出演過鬼吹燈系列之《昆侖神宮》男2號的道孚籍藏族演員索郎尼瑪,2021年伙同3位好友返鄉打造了喜馬拉雅電影咖啡館,并逐步拓展特色民宿、藏餐等產業,別院民宿的老板澤絨降措就是其中一員。
“現在,通過線上點單、熟客回顧等,每月能掙1萬多”。在外打拼多年的澤絨降措返回家鄉改造老舊房屋,經營“咖啡+民宿+餐吧”,從1套民宿發展到3套民宿,并示范帶動本村5戶群眾發展鄉村旅游。
雪怪咖啡老板登珠扎西的履歷也頗具代表性,他從輔警、健身教練、導游到企業運營專員,豐富的職業積累最終轉化為返鄉創業的動能。他依托自家民居資源,將自家院壩改建為幾十平方米的咖啡館,實現了個人就業的轉型。
在央千倉咖啡主營者呷讓落日個人建筑事業實現突破后,主動為大學畢業生搭建發展平臺,通過共同創業、開通直播等方式創造就業創業機會。
索郎擁吉調配的青稞咖啡。
這些創業實踐的背后是鄉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生動縮影。道孚縣正見證創業者們夢想不斷落地生根,一批批特色小店如同格桑花般綻放,不僅為創業者自身開創了事業天地,更以星火之力,為縣域就業格局注入可持續的新動能,繪就出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個人奮斗與地域發展共振的活力畫卷。
文化融合的新圖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在玉科草原喝著高原特色咖啡,聽著藏族民歌,跟著老師學習唐卡繪畫,真是太享受了”成都游客許小梅左手端著咖啡,右手拿著畫筆有模有樣地給半成品唐卡上著色,贊嘆著道孚別樣的咖啡體驗感。
“我們把道孚鮮牛奶、酥油、青稞、人參果等農特產品融入咖啡制作工藝,研發出酥油拿鐵、青稞拿鐵、人參果拿鐵等‘高原拿鐵’”。玉科草原的七美度假屋負責人高耀軍在咖啡廳里展示著特色飲品。“我們的咖啡杯都是用道孚黑土陶定制的,游客即能在咖啡廳喝咖啡、參與唐卡、石刻等非遺體驗,還能在咖啡屋外看土撥鼠”。
央千倉則深入挖掘藏族民居精髓——天然石桌、模擬傳統牛糞墻的泥土草料墻體、冬日柴火供暖,營造出濃郁的原生態氛圍,并堅持使用當地鮮奶與青稞原料。
電影咖啡內飾。
道孚“村咖”不僅是消費空間,更成為文化交融的載體, 創業者們不約而同地將道孚獨特的文化基因與自然資源轉化為核心競爭力。這種對文化根脈的守護與創新,不僅提升了產品吸引力,也為本地農副產品開辟了穩定銷路,間接激活了上下游產業鏈。
夕陽西下,八美鎮上“五月天”“村咖”亮起暖黃燈光。藏族阿佳們圍坐在一起,用新學的咖啡沖泡技藝制作酥油咖啡。這杯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飲品,不僅承載著高原人家的致富夢想,更見證著道孚縣以文化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當村咖香飄向遠方,藏式民居里的共富故事,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