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做好“加減法” 基層干部從“填表員”回歸“服務員”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5年06月27日10:0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以前花費數周時間,才能完成5萬多條居民的燃氣入戶信息填報,現在通過‘報表通’,半天就可以完成。”近日,面對記者,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牛市口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陳星羽如是說。

    “表哥”“表姐”,曾是社區工作人員對于繁雜報表工作的自我調侃。如何讓“表哥”“表姐”們從重復填報、多頭報送等問題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務群眾上?自2024年以來,成都將全市下發至基層的報表全部納入“報表通”系統管理,大力推進“報表通”為基層減負工作。作為全市先行區縣,錦江區建設數字臺賬、打造“數據倉庫”、拓展應用場景,從“減報表”到“通數據”,開展了系列創新實踐。

    做好“加減法”

    基層報表“只報一次” 數字臺賬“多方復用”

    位于成都中心城區的牛市口街道有200多個小區院落,其中80%是老舊院落。轄區面臨院落安全管理難度大、走訪服務工作量大、治理難度大等問題。

    “以燃氣排查為例,過去的排查工作,全靠網格員‘上上下下’敲門入戶,在紙質臺賬記錄后,手動錄入匯總到辦公電腦,工作量很大。”紫東社區黨委書記張恒表示。

    “報表方式也五花八門。”另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補充道,有業務系統、電子表格、微信、電子郵箱、紙質文件等十多種上報方式,相關數據難以集中、不能共享。

    報表數量多、報送頻次高、填報系統多、多頭重復報……針對諸多報表亂象,錦江區以推廣應用“報表通”工作為抓手,開展了報表清理壓減、規范報表運行、系統創新建設、數據賦能應用等一系列工作。

    做“減法”,是清理減壓的第一步。2024年以來,錦江區對58個區級部門的報表進行清理整合,全量納入“報表通”運行,壓減率達到75%以上。

    做“加法”,同步打造數字臺賬。“減的是報表,通的是數據。”錦江區智慧蓉城運行中心副主任葉凌解釋道,把電子報表轉化為數字臺賬,一方面是減負,推動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另一方面是賦能,探索數據“如何留下來、更好用起來”。

    具體如何做?

    聚焦數據有效采集,錦江區開發了圖片識別、身份證解析、地址解析等20余個填報功能,避免反復謄抄、多頭填報,推動“一次采集、源頭入庫”;同時,聚集數據轉化應用,結合歷史報表、沉淀數據生成數字臺賬,推動“一次填報、多方復用”。

    “現在,基層只需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維護好數字臺賬,需要相關報表時,輸入需求信息,系統即可自動生成。”陳星羽說,和以前相比節約了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

    破解治理難題

    創新基層應用場景 數據流動服務群眾

    近日,牛市口街道老居民祁爺爺向街道送來感謝信。他說:“多謝社區工作人員協助我申報老年人長護險。你們的熱心和耐心,讓我深受感動。”

    原來,前不久,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董艷梳理老年人信息數據庫,在與錦江區級數據進行比對時發現,祁爺爺有肢體殘疾,卻沒有享受到成都市長期護理險政策。她隨即派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協助補報。

    “報表通”的推廣應用,讓基層干部得以“走出表格”,走近群眾。街道社區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從“被動報數”到“主動用數”,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基層治理。

    如今,牛市口街道正用“三張表”破題街道的治理難題。

    第一張表,“居民燃氣入戶一張表”。這是紫東社區根據自身工作發起建立。這張表,利用區級基礎數據庫的房屋數據,結合社區摸排情況,形成了轄區院落房屋全覆蓋的數字臺賬。“按照實際情況劃分風險等級,并明確責任人。”張恒表示,“哪些是治理重點,哪些需日常關注,一目了然。”

    這個燃氣臺賬被推廣至街道10個社區,通過上下聯動,結合系統多維度智能統計、可視化維護等功能,讓基層覺得實用、好用;目前,已解決一級燃氣隱患84個,風險隱患整改率較去年提升20%。

    第二張表,“餐飲店鋪一張表”。該表由街道綜合執法大隊發送。“牛市口是美食餐飲匯聚之地,小商鋪數量多、變動快,管理難度大。”執法隊隊長巫強介紹,建立數字臺賬后,商鋪底數清晰、情況可視化、信息篩選便利、管理措施明確,既能及早發現問題隱患,又有助于提升市容秩序。

    第三張表,“困難群體關愛一張表”。街道利用區級殘聯、民政的老年人數據回流,篩選出1170余名需要重點關注的困難群體,形成重點關注對象的數字臺賬。今年以來,街道關愛困難群體超3100次,提供了主動上門、幫辦代辦等精細化服務。

    “從傳統的工作臺賬到數字臺賬,讓社區工作人員從‘填表員’回歸‘服務員’,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服務群眾上。”牛市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鄧姍姍認為,街道層面探索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實現了工作和服務方式的智慧轉型。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