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好市”建設破解游商治理難題

人民網成都7月18日電 (記者朱虹、實習生王雨欣)7月17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成都市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雙流區分享的“雙流好市”建設經驗,成為此次專項行動中的一個亮點。其中,“化堵為疏、引攤入市”破解游商治理難題的新模式,不僅有效改善了市容秩序,更讓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有了規范且溫暖的歸處。
會議現場。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游商占道經營、影響秩序曾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面對這一問題,雙流區沒有采取簡單“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轉變思路,按照“開門治理、突出重點、節約節儉”原則,創新推出“雙流好市”方案。截至今年7月,全區已規劃建設11個“好市”,其中6個已建成投用,成效初顯。
以今年3月率先運行的“雙流好市·龍橋集”為例,周邊區域游商相關投訴量從開市前的月均85件降至27件,下降幅度達70%;附近道路擁堵指數下降18%;街面常態化巡查人員從20人減少到4人,管理效能顯著提升。游商有了規范經營場所,街面環境秩序也得到常態保持。
雙流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流好市”的成功源于3個“突出”:
突出“歸集”,化堵為疏暖人心。針對過去游商“散亂無序、污染環境、擠占車道”等問題,雙流區在游商密集和市民投訴多的區域,科學劃定“藍線”管理服務區和“紅線”游商歸集區,通過統一區域、時段、亮證經營,形成規范有序的“好市”,既滿足市民生活便利需求,又根治“三亂”頑疾。
雙流好市規劃。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突出“服務”,柔性善治促和諧。“好市”建設秉持服務型管理理念,城管執法從“后端處罰”轉向“前端服務”,并出臺詳細建設管理方案。更重要的是,創新構建“政府搭臺、鎮街推動、社區引導、企業參與、市民監督、攤主自治”的“六位一體”協同機制,賦予游商“城市管理合伙人”新身份,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實現自我管理、規范經營、志愿服務,共同維護環境。
突出“生態”,長效常治顯溫情。為確保“好市”長久惠民,雙流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黨組織深度參與,推行“街長輪值管家制”,由攤主輪流擔任街長管家,負責衛生、秩序、調解等日常事務,鼓勵商戶化身“城市監督管理員”參與志愿服務。同時,每個市集預留約10%的公益攤位,免費或低價提供給轄區困難人群和特殊人群使用,讓“好市”既規范又充滿人情味和公益性。
“游商歸集區”。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雙流好市”并非簡單的集市搬遷,而是在市委“凈優亮美”部署下,對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進行的一次資源整合與制度創新,它規范了秩序,守護了煙火,更溫暖了人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