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

    看不見的“鏈條”上 四川尋找“合伙人”

    2025年07月21日06:4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不見的“鏈條”上 四川尋找“合伙人”

    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

    看不見的“鏈條”上 四川尋找“合伙人”

    7月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閉幕。鏈博會期間,“投資四川”國際供應鏈合作大會在距主場館6公里外的一處會場內舉行,現場簽約多個項目,涉及金額超25億元。

    供應鏈,這個看似“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在當今的商業世界中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會現場,200余名中外嘉賓相聚,企業相互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四川也在這場大會中尋找產業發展“合伙人”。

    另辟蹊徑

    挖掘在全球變局中的四川獨特路徑

    “當前逆全球化影響著國際供應鏈合作,這種情況下,四川如何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企業怎樣找到自己最優發展路徑?”開場不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拋出問題,臺上臺下都在尋找各自的答案。張燕生給出一個觀點:內需為主導、內部大循環,是我國新時期的一個重大戰略轉變。新形勢下四川如何抓住機遇?

    張燕生認為,如果以云貴川為第一突破口,延伸擴展到大西南、大中南和整個中國市場,再沿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新亞歐大陸橋,把國際供應鏈和國內供應鏈相銜接,將形成四川在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的新優勢。在他看來,眼下四川大有文章可做,并給出解題思路:

    一是傳統產業面臨產能過剩、轉型升級壓力,但占據著產業結構80%以上的傳統產業,在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卻是適銷對路,具有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四川可瞄準方向鏈式出海;二是四川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大通道運輸上,應探索嘗試更加多元高效的多式聯運方式、沿線相互支持的新物流方式,進一步鞏固產業鏈、供應鏈;三是四川在消費品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對周邊地區有著明顯優勢,應堅持做大做強消費品貿易投資優勢;四是把握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創造新的供應鏈方式。

    與張燕生的宏觀視角有所不同,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涂永紅通過對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進行比較研究后發現,金融對四川產業鏈建設發揮的作用更加顯著直接。“構建更加穩固的產業鏈,需要集中并優化國內外資源要素,而金融是鏈接國內外資源最有效的手段。”她說。

    2017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連續9年編制《天府金融指數》,對全國36個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金融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評估顯示,2024年成都在全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不過也有短板。”涂永紅認為,成都過去更多依靠比較傳統的金融。“怎樣更好利用資本市場力量,特別是在資本市場通過并購方式做大產業鏈條上的企業,甚至加快國外并購等,通過這種巧勁助力產業鏈穩固,就顯得非常重要。”

    變中尋機

    四川企業尋求更廣闊產業發展空間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現場,四川企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通威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成績,既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同時也離不開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強助攻,后者甚至可以歸納為‘七八九’策略。”該公司供應鏈副總裁樊華說,目前通威電池領域采購本地化供應超七成,晶硅采購本地化供應超八成,組件采購本地化供應超九成。

    “2024年,通威光伏產業鏈的核心原材料供應商超過500家,實現對各材料頭部供應商的全面覆蓋。”樊華介紹,本地化供應鏈既保障了供應穩定,縮短物流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和包裝費用,還減少庫存周轉周期,提高供應商整體競爭力,實現合作共贏。

    嘗到供應鏈的“甜頭”,企業發展走得更穩健。但當下這看不見的“鏈條”,到底成色幾何?鏈博會開幕當天,中國貿促會發布2025版《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供應鏈總體呈現出發展趨勢向好、內在韌性仍然相對脆弱、技術創新驅動作用越發顯著等特點,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水平還需各方共同發力。

    在這場大會上,多國政要和海內外嘉賓均釋放出與四川合作的期待。

    “雖然近年來部分韓國企業對華投資出現一定的優化調整,但韓國企業一直高度重視對中國的投資和合作。”韓國駐華大使館經濟參贊呂昭詠介紹,2024年韓國對四川的貿易投資額約為85億美元,截至目前,韓國在川投資企業累計達到634家。

    中國美國商會區域辦公室總經理何弦則表示,當前該商會在華服務著近千家以美資企業為主的外資企業。“期待著與四川進行產業精準對接,通過聯合舉辦生物科技、醫療醫藥、清潔能源等產業項目的對接活動或主題路演,加快推動中美企業規模化合作,夯實在川企業的供應鏈布局以及本地化。”何弦表示,可通過建立更加成熟的機制化溝通,增強政策透明度與宣傳度,讓企業及時獲得政策信息,擴大合作機會。

    就在大會舉行期間,四川29家企業正沉浸式參與到鏈博會展覽上,尋求更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四川也拿出“大手筆”,精心編制推出資源優、發展前景好、投資回報高的158個合作項目,金額高達3791.22億元,以期招引更多四川產業發展和建圈強鏈“合伙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