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廣元:努力建設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廣元樣”國際旅游城市

    2025年07月22日18: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紅色文化......每一位廣元人、每一位旅人,都能在廣元觸摸古城、古道、古關、古崖的滄桑風韻,品味李白、杜甫、陸游、李商隱留下的詩情畫意,感受川北薅草鑼鼓、白花石刻、麻柳刺繡的匠心魅力。

    近年來,廣元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優勢,努力打造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廣元樣”的國際旅游城市。

    蜀道天塹蛻變為文明通衢,千年古柏化身國家名片,曾家山民宿集群帶富一方水土,海外傳播受眾覆蓋多國……廣元的山水肌理間,正奔涌著文旅融合的磅礴脈動。

    深耕文物保護 續寫文明密碼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是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是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基礎和紐帶、橋梁。

    早在7000年前,廣元這片土地上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孕育了與仰韶文化同步的中子鋪文化,填補了長江以北、秦嶺黃河以南無細石器文化的空白。2300多年前,這里置縣建城,開啟了千年廣元的生生不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從這里走向長安,4.7萬英雄兒女從這里出發長征、走向勝利。

    截至目前,該市共有劍門蜀道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黃貓埡戰斗遺址等省保單位85處、不可移動文物總量達1079處。從考古勘探到三維建模,從創新業態到塑造品牌,廣元市深耕文物保護,推動價值轉換,讓文物真正成為“可觸摸的歷史、可帶走的文明”。

    中國郵政即將發行《古樹名木》特種郵票圖稿,2300歲的翠云廊劍閣柏首登“國家名片”。翠云廊是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其保護案例入選2024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

    “蜀道金牛”文物主題游徑入選2024年度優秀文物主題游徑十佳案例,它以160公里金牛古道為軸,串聯廣元至綿陽3區2縣的文化瑰寶,打造全國首條跨區域文物主題游徑。

    在守護文明根脈與賦能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中,廣元始終致力于多種形式講好文物故事,探索文物資源的價值延伸。

    科技賦能,讓歷史文明可觸可感。明月峽懸崖上的棧孔被賦予電子身份證;皇澤寺57個佛龕完成數字化掃描;中子鋪細石器考古博物館里,AR技術重現著遠古人類打制石器的火星飛濺……古老的記憶,被賦予新的生命力和社會價值。

    建強健全博物館體系,展示廣元悠久歷史文化。數據顯示,全市共有博物館、紀念館20家,全市館藏文物8000余件。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聲響亮。麻柳刺繡走進達沃斯經濟論壇;白花石刻敲開北美大門,收獲海外訂單;羊嶺布藝童帽赴馬來西亞展出;喚馬剪紙、歧坪真絲地掛毯亮相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沿著蜀道,廣元非遺走向世界,而且有了自己的精品旅游線路。

    聚焦產業融合 塑造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推動旅游產業從傳統觀光型向文化體驗型升級。廣元立足資源優勢、通道優勢、生態環境優勢,深入挖掘劍門關、昭化古城等世界級歷史人文資源的文化內涵,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從火爆出圈的廣元女兒節到獨具特色的女皇故里彩燈會,從原創紅色豫劇《烽火情緣》到首部大型沉浸式實景劇《葭萌春秋》,從景區“二次創業”到“坐高鐵游廣元”活動……該市通過“文化+”“生態+”“研學+”等模式,構建起多元產業矩陣,塑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充分綻放廣元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

    猶記一幕——劍門關北門廣場,成都理工大學百名學子齊誦《蜀道難》。這項將文化知識轉化為旅游福利的創新,將當地歷史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已吸引27萬人次參與。

    綠水青山是游客向往的“詩和遠方”,也是產業發展的“金山銀山”。目前,文旅康養產業占全市GDP比重已達19%,形成“觀養看云海、居養住民宿、文習蜀道、體練氣功、食嘗百菌、醫泡溫泉”的六維體系。廣元市已連續6年躋身“中國康養可持續發展20強市”。曾家山崛起1300余家特色民宿,2萬張床位嵌入青山翠谷。

    近年來,廣元市實施劍門關景區提質擴容、大唐家河旅游區建設等50余個重點項目,推動劍門關——昭化古城連片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支持曾家山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助力米倉山沖刺AAAAA級旅游景區。重點推進景區“二次創業”,不僅提升硬件設施,還精心開發了文旅產品,“仙云集市”單日營業額突破10萬元。景區與手游《率土之濱》跨界合作,“古柏保護勛章”打卡活動串聯起九大文創場景。

    在資源開發的同時,文旅線路設計也不斷創新,“重走古蜀道”“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尋蹤”“紅色精神傳承”等主題精品線路持續增強廣元文旅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截至目前,廣元市已建成國家A級旅游景區46個。其中,AAAA級以上旅游景區23個、數量居全省第五位;國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7個,省級旅游度假區6個,彰顯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強勁增長勢頭。

    加強國際傳播 促進文明互鑒

    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中多處體現“廣元元素”,更賦予廣元發展新的重大機遇——“建設國際旅游城市”。

    近年來,廣元圍繞“劍門蜀道 女皇故里”城市品牌,大力開發國際市場,通過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舉辦文旅推介會,邀請國際媒體人連續7年走進廣元,國內外各類媒體刊播(發)廣元文旅活動新聞稿件3500余篇(條)、點擊量超4.3億次……

    2024年,集“形象推廣、文化交流、資源整合”于一體的廣元國際傳播中心掛牌成立,聚焦“蜀道+熊貓”標簽,突出大蜀道、女兒節、唐家河生物多樣性等主題,集合打造品牌欄目;建立“海外推薦官”隊伍,與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探索建立國際傳播人才實踐基地,形成“本土創作—大V轉發—社群擴散”的傳播鏈條。

    “與長城一樣,蜀道這一跨越千年的中國工程奇跡,至今仍在為不同文明對話提供著重要啟示。”2025年3月,八旬美國老人、蜀道推介大使賈和普第25次來廣元尋訪古蜀道,并在劍門關成立工作室,持續向世界宣傳推介蜀道文旅資源;加拿大籍學者、主持人、相聲演員大山在古蜀道上向世界發出邀請……今年1至5月,全市共吸引入境游客2.45萬人次,預計全年將突破10萬人次。

    “現在,廣元‘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為我們加強與國際旅行社合作,積極吸引國外客流,奠定了堅實基礎。”廣元青年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羅邦建表示。

    從“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到如今“五位一體”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交通動脈加速文明互鑒:西成高鐵將西安到廣元的時空距離壓縮至2小時;景區“零換乘”體系讓85%的AAAA級景區實現高鐵直達;盤龍機場的航班通達近20個主要城市,國際游客經成都中轉當日可達,為全世界來廣的游客鋪就一條旅游通途。(李家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