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摘“野地瓜”火熱 種植基地電話被打爆

    種植戶:首批采摘已近尾聲,需電話咨詢

    2025年07月22日08:11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摘“野地瓜”火熱 種植基地電話被打爆

      夏季來臨,去山坡上尋找“野地瓜”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近段時間,去成都雙流永安森林公園、金堂團結水庫、溫江藥博園等地摘“野地瓜”的帖子在網(wǎng)上引起關注。

      7月20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首批成熟的“野地瓜”已經(jīng)進入采摘尾聲,下一批預計8月10日左右開始采摘。

      四川香野溪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廖福榮表示:“成都人工種植的‘野地瓜’僅有不到100畝,如今正處于采摘高峰期,我們基地最近日均60人來園采摘,咨詢的人更是已經(jīng)將電話打爆,建議接下來前來采摘的市民一定要事先電話咨詢。”

      成都摘“野地瓜”火熱

      但野生點位產(chǎn)量低

      近段時間,成都“打野”圈盯上了一種隱藏在綠藤之中的紅色果實——“野地瓜”。

      據(jù)了解,“野地瓜”學名地果,廣泛分布于我國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肅、陜西南部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自然生長于低山區(qū)的山坡、田埂邊、溝邊、灌木叢邊、疏林下、路邊等地,常成片生長。

      “我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在路邊的山坡上找‘野地瓜’,又甜又糯,跟幾個玩伴一起,常吃得滿手滿臉的果漿。”7月20日,曾帶著孩子去金堂團結水庫采“野地瓜”的成都市民梁蕓告訴記者,今年35歲的她,已經(jīng)將近20年沒嘗過“野地瓜”的味道了,“昨天帶著孩子去找了一圈,但是人比果子多,只找到20多顆。”

      記者注意到,雖然野生的“野地瓜”在成都多地均有分布,但產(chǎn)量不高,多位市民前往網(wǎng)紅點位之后均表示數(shù)量很少;而人工種植基地更少,僅在簡陽市、雙流區(qū)、溫江區(qū)等地有少量分布。

      首批采摘已近尾聲

      有種植基地電話被打爆

      對此,四川香野溪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廖福榮表示,其位于雙流的“野地瓜”種植基地面積約7畝,自10余天前開園以來,電話咨詢的市民已經(jīng)將其公布在網(wǎng)上的兩個手機號打爆,“日均60人到園采摘,電話咨詢的更多,如今首批成熟的‘野地瓜’已經(jīng)采摘完,下一批需要等到8月10日左右才成熟,想要前來采摘的朋友一定要事先電話咨詢。”廖福榮說,一般一批成熟后采摘的時間會持續(xù)10到15天,今年第三批將會在9月20日左右成熟。

      廖福榮種植“野地瓜”已有6年時間。“最初家人不同意,但是我覺得這個采摘園很適合與文旅融合發(fā)展,所以從選種開始,一步步克服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不穩(wěn)定等因素,最終得到了兩個比較適合推廣種植的品種。”廖福榮說,“據(jù)我觀察,成都人工種植的‘野地瓜’不超過100畝,但要滿足眾多市民的需求,種植面積需要達到500畝以上,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將‘野地瓜’打造成成都的又一張農(nóng)業(yè)名片。”

      簡陽市晉氏農(nóng)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晉云亮告訴記者,他在簡陽也種植了約10畝“野地瓜”,“現(xiàn)在一天有一兩百人到基地采摘,今年第一批已經(jīng)基本采摘結束,第二批成熟還要再等一段時間,預計今年的采摘時間將持續(xù)到8月中旬。”晉云亮說,其種植基地采用露天種植的方式,主要業(yè)務是銷售種苗,一般第一年春季種下之后,第二年夏季就能結果,到第三年達到豐產(chǎn)期。(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