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北向班列”和“大灣區精品班列”開行,給四川帶來什么?

    一年降本4億元 “公轉鐵”運行更穩定

    2025年07月23日07:5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年降本4億元 “公轉鐵”運行更穩定

    成都穩定開行的班列中,以西向的中歐班列(成渝)、南向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東向的“長江班列”等為主。7月22日,隨著“北向班列”和“大灣區精品班列”兩趟新班列開行,四川的鐵路運輸通道網絡進一步完善。

    一直以來,四川1000公里以上的中長途貨運,公路占比高,拉高了物流成本。推進中長途距離運輸“公轉鐵”是大勢所趨。兩趟新開班列,將為四川帶來什么?

    提質降本

    每年由公路轉移到鐵路運量160萬噸以上,預計年降本4億元

    昨日,兩列滿載元明粉、鈦精礦的“北向班列”分別從成都、攀枝花啟程前往山東青島、淄博,裝載電子設備、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回程班列同一時間從青島駛向成都。

    四川到山東,運輸距離約2000公里,目前物流運輸95%以上依靠公路。蜀道班列分公司總經理羅勝介紹,這條線上大多是零散個體物流承擔貨運,不僅運價波動較大,貨運物流組織化程度也較低。

    “北向班列”的開通,意在打造四川首條“公轉鐵”示范線路,每周開行2—3列。羅勝算了一筆賬:當前四川至山東年鐵路運量約41萬噸,預計初期可促使“公轉鐵”運量轉移40萬噸—80萬噸/年,遠期可達80萬噸—100萬噸/年,按照運輸費用、間接成本、資源利用等降本要素測算,預計初期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1.35億元/年,遠期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1.71億元/年。

    同一天,兩列“大灣區精品班列”也分別于成都和廣州實現雙向首發。從四川到粵港澳的運輸距離也是約2000公里。當前四川至粵港澳大灣區年鐵路運量約44萬噸,預計未來可促使“公轉鐵”運量轉移達到80萬噸—100萬噸/年,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2.36億元/年。

    除了降本,更要提質。早在2024年1月10日,成都就開通了到廣州的大灣區班列,此次發車的精品班列,效率更高,時間更短,將運輸時間從72小時縮短至最快32小時,比傳統公路運輸還節約10小時左右。蜀道班列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喆豐介紹,運費疊加補貼后,與公路運輸不相上下,線路一出,就受到廣大貨主的青睞。“從開行頻次也可看出這條線路的受歡迎程度,初期為隔日開行,后續將逐步拓展為每日雙向對開。”

    綜合來看,兩通道可實現每年由公路轉移到鐵路運量160萬噸以上,提升兩通道鐵路運量2.5倍以上,提高通道鐵路運量占比超6個百分點,預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4億元/年。此外,鐵路運輸受氣候、路況的影響更小,運行更加穩定。

    助力產業

    打造“班列+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推動形成“內陸生產、沿海輸出”

    首發車中,“大灣區精品班列”滿載四川特色食品,比如豆瓣醬、醬油、礦泉水等,載重超1300噸,貨值750萬元。“北向班列”則載滿元明粉、鈦精礦等貨物開往青島,50個集裝箱載重約1500噸。

    根據班列公司的前期調研,四川與京津冀、環渤海地區之間的貨物交流品種超100種,去程以礦產品和初級原材料為主,回程貨主要有紙品原料、白色家電、橡膠、凍肉及冷鏈產品、機械設備等;四川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貨物交流超過200種,除了首發的調味料外,未來的“乘客”還將拓展到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回程貨方面,也將引入家用電器、電子元器件、液晶屏等產品。

    “‘大灣區精品班列’時效進一步提升,吸引了不少四川造的高附加值產品。”劉喆豐說,未來將以精品線路運營為契機,為兩地產業配套提供便利,打造“班列+產業集群”模式,帶動川粵兩地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協同,白酒、農副產品通過冷鏈專列直供粵港澳消費市場。

    “北向班列”的開行,將解決四川無北向出海物流通道現狀。在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副總經理秦曉看來,未來,班列通過山東港口日韓航線網絡,將構建起“四川—黃河流域—環渤海—東北亞”的立體物流體系,將服務黃河流域經濟走廊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協同發展。

    蜀道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勝表示,此次新增的兩條貨運班列,將有效打通四川經山東到日韓的出海物流通道和經粵港澳大灣區到歐美、非洲的海鐵聯運外貿貨運通道,構建起高效的要素流通通道。今后,成渝地區的特色產品、優勢產能將通過班列快速對接沿海市場,推動形成“內陸生產、沿海輸出”“沿海研發、內陸轉化”的跨區域產業協作模式,助力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