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科創板6歲 上市“硬科技”蓉企達19家

    總市值近3000億元,2024年研發投入超37億元

    2025年07月23日08:2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創板6歲 上市“硬科技”蓉企達19家

    技術人員在位于成都的百利天恒創新藥實驗室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鄒欣攝

      看全國

      589家科創板公司

      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三大領域占比超80%

      融資額超1.1萬億元

      總市值超7萬億元

      2024年研發投入達1681億元

      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2萬項

      平均每家公司擁有216項

      379家公司入選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

      看成都

      19家科創板公司

      數量居全國第七 中西部第一

      合計募集資金超過200億元

      總市值近3000億元

      2024年研發投入超過37億元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6周年。6年來,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25家起步,在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下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目前,共有589家企業上市交易,融資額超1.1萬億元、總市值超過7萬億元。

      6年來,科創板成為國內“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有19家成都企業進入這塊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從芯片國產化到新能源出海,從創新藥上市到AI賦能千行百業,這些企業以年均超10%的研發投入占比,跑出了科技創新的“成都速度”。

      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轉化

      成都,促進科技成果加速“結果”

      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成都先導率先在科創板上市后,秦川物聯、盟升電子、苑東生物也陸續在科創板上市。2021年,成都企業科創板上市的進展明顯加速。縱橫股份、極米科技、智明達、圣諾生物、歐林生物、天微電子、國光電氣、中自科技8家成都企業先后在科創板上市,數量超過上年全年。2022年,坤恒順維、海創藥業、中無人機、思科瑞4家公司也相繼敲響了上市銅鑼。2023年、2024年隨著百利天恒、成都華微和佳馳科技先后上市,成都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9家,合計募集資金超過200億元,目前總市值已接近3000億元。

      在科創板這片創新“試驗田”上,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研發投入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科技創新力。數據顯示,2024年,19家成都企業研發投入超過37億元,其中百利天恒更是研發投入超過14.43億元?!坝部萍肌背晒粩嘤楷F,各方期待,未來的科創板不斷提升包容性,匯聚更多社會資本流入“硬科技”企業,成為助推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6年來,科創板以其包容與活力,為眾多以“硬科技”為立身之本的企業提供了成長沃土,而借力科創板,成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今,成都正下大力氣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堵點、痛點,促進產學研用融合,努力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近日,成都市科技局公布《成都市開展財政科技資金“先投后股”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及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針對社會資本對于早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不敢投”“不愿投”,創新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方式,引導多元社會資本共同投入,滿足成果轉化“最先一公里”的“第一桶金”需求,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得益于政策和資本的助力,成都“含新量”拔節生長,跑出一條上揚曲線。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6217.63億元,同比增長3.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88.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規模以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674.29億元、增長5%。

      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實戰舞臺”

      成都,助“硬科技”找到應用場景

      7月以來,多家成都科創板創新藥企業傳來重大突破。7月3日,百利天恒自主研發的新藥倫康依隆妥單抗完成了治療鼻咽癌Ⅲ期臨床試驗;7月4日, 海創藥業自主研發的1類抗癌新藥氘恩扎魯胺軟膠囊發布上市。這兩項突破,既是科創板“硬科技”實力的印證,也是科創板不斷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突出體現。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以來,科創板支持和服務科創企業的能力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走進位于四川天府新區的縱橫股份鵬飛科技園展廳里,一排排無人機一字排開,企業發布的低空數字經濟解決方案,展示了低空經濟的無限可能。

      “我們今年發布了多款無人機,包括首次發布的多旋翼無人值守機庫JOS-P200、全新升級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值守機庫JOS-C700、強標無人機CW-20E、云龍固定翼無人機系統等。”縱橫股份董事長任斌告訴記者,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深入應用,低空數字經濟將在智慧空管、智慧城市、智慧應急等領域爆發式增長,推動低空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新產品持續上新的背后,是成都持續推動場景創新,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實戰舞臺”。今年3月,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掛牌“場景創新促進中心”,設立“場景創新部”,系統性開放“城市級”應用場景,幫助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目前,場景中心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持續發布場景需求,釋放真實的應用場景。

      延伸閱讀

      成都企業應搶抓資本市場機遇

      2024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達到1681億元,是2024年板塊歸母凈利潤合計的三倍多。同時,科創板研發人員約24萬人,占員工總數的近三成。

      隨著創新要素持續投入,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愈益顯著——

      35家公司在細分行業或單項產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國第一;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2萬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量達到216項;37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

      科創板上市企業地域分布呈現顯著的區域集聚特征,589家科創板企業分布在24個省份。從城市看,上海(93家)、北京(74家)、蘇州(57家)為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前三城市,成都為19家,位居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在副省級城市當中位居第四位。

      從市場規模來看,589家科創板公司總市值超7萬億元,行業分布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三大領域占比超80%,其中集成電路企業12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113家。成都1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總市值接近3000億元,其中僅百利天恒最新市值達到1253億元,位居科創板市值第6位。此外,中無人機、佳馳科技、成都華微、國光電器、成都先導等企業的市值也超過百億元。

      此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宣布,繼續充分發揮科創板示范效應,加力推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6”中的“1”,指在科創板設立科創成長層,并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則是在科創板創新推出6項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范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適用。

      “成都企業應該搶抓資本市場機遇?!钡虑谥袊Y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西區主管合伙人劉洋表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2025年A股新股發行將與2024年看齊。隨著中國證監會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有盈利創新企業上市等政策的實施,未來A股市場將逐步活躍,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上市。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泰山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