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鳥來了,游客就來了”

    ——走進云南熱帶雨林“觀鳥秘境”

    2025年07月23日09: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講解員(右一)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向游客講解熱帶雨林中常見的鳥類和植物。
      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攝

      在中老邊境的熱帶雨林深處,潺潺山泉旁藏著一處“觀鳥秘境”。清晨,清脆的鳥鳴聲此起彼伏,攝影愛好者們在此架起“長槍短炮”,靜靜等待鳥兒翩躚而至。

      這個觀鳥地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么等新寨附近。“以前的‘打鳥’是把鳥當作獵物,現在的‘打鳥’是把鳥當作模特。”么等新寨的哈尼族青年飄海笑著說。

      作為當地第一個建起“鳥塘”的村民,飄海見證了這片山林從打鳥地到“觀鳥天堂”的轉變。

      飄海依然記得,以前村民們的鳥類保護意識較弱,小孩子會不時帶著彈弓去打鳥,村民也從沒想過保護鳥類能帶來收入。

      改變始于2019年。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推進鄉村振興項目時,發現勐侖鎮多個村寨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便動員當地村民通過改造環境吸引鳥類棲息,發展生態觀鳥旅游。植物園專家考察了勐臘縣十幾個寨子,最終選中包括么等新寨在內的4個村寨作為試點。

      “專家手把手教我們引水造塘、布置食源,還送來了望遠鏡和鳥類圖鑒。”飄海回憶道,自幼喜愛鳥類的他主動報名參加植物園專家組織的培訓,并花了半年時間在雨林里追蹤鳥群。飄海最終在橡膠林里一處泉眼旁建起了“鳥塘”,他仿照自然水系挖出水塘,用竹筒引水形成小型瀑布,并在旁邊撒上一些面包蟲和玉米粒,吸引鳥類前來棲息。

      “鳥塘”建成后,雙辮八色鶇、銀胸絲冠鳥等珍稀熱帶森林鳥類成了這里的常客。飄海的“鳥塘”也很快吸引了不少國內外的觀鳥愛好者前來“打卡”,旺季時一位難求。“暑期研學團最多,孩子們一邊看鳥一邊學知識,我不僅教他們辨別不同鳥類,也會給他們宣講保護鳥類的重要性。”飄海說。

      如今,飄海的“鳥塘”每年可以帶來近20萬元的收入,他還主動拿出約10%的收入用于村集體經濟分紅。

      通過觀鳥旅游,當地還發展出了“后備箱經濟”,前來觀鳥的游客除了支付觀鳥費用,還會購買村寨里的茶葉、水果、堅果等土特產,村民也因此多了條增收渠道。

      “鳥來了,游客就來了,村民錢袋子也鼓起來了。”飄海說,如今,村里已有四戶人家建起“鳥塘”,開起了鄉村民宿,還有一些村民也在嘗試著開“鳥塘”,開哈尼族特色農家樂,大家還自發組成巡護隊保護山林。

      曾經的打鳥地如今成了“觀鳥天堂”,生態保護的種子在邊境村寨生根發芽。飄海說,他會將經營“鳥塘”的經驗分享給更多鄉親們,帶動大家增收致富。

      (新華社昆明7月22日電  記者王賢思、高詠薇)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