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數據壁壘”助力企業發展
成都全力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商務領域落地

“參與‘免申即享’政策兌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效與省心,這種快速便捷的體驗遠超預期。”四川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翀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日前,《政務數據共享條例》對外公布,政務數據共享工作進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成都市商務局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為突破口,率先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在商務惠企政策方面落地,讓企業無需主動申請,即可享受政策紅利,成為成都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數據共享:
打通“零材料”兌現通道
近年來,匯率彈性增加,短期震蕩幅度加劇,外貿企業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而中小微外貿企業往往由于資金緊張,被動承受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為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匯率市場波動,成都市商務局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川省分局聯合制發《關于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采用外匯衍生品進行匯率避險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企業通過金融機構購買外匯衍生品,由各金融機構將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相關信息提交給外匯管理部門審核,市商務局對審計復核通過的項目,對其外匯衍生品履約金額,按50元/萬美元的標準,向企業撥付補貼金額,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整個過程無需企業提交任何材料。
羅翀介紹,公司以自營和代理進出口貿易為主營業務,進出口商品涉及醫藥中間體、中藥材、健康食品、醫療耗材、輕工產品、機械設備、檢測儀器等上千個品種,業務遍及美國、日本、中東、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獎補資金快速到賬后,我們會第一時間根據業務部門辦理遠期結匯的實際情況,將資金精準分配到業務一線。”羅翀表示,這筆“免申即享”的補貼款到賬速度之快,讓企業能夠把政策紅利第一時間轉化為業務動能。
為企業松綁:
省下人力著力開拓市場
“免申即享”模式不僅讓企業省去了繁瑣的申報流程,更是給企業運營精力分配帶來了質的改變。
“以前單是政策申報就需要財務、業務部門專人對接,花大量時間統計數據、核對信息,甚至要暫停部分日常工作來處理這些重復性事務。現在這些精力被徹底釋放出來,我們能把人力和時間集中到客戶開發、市場拓展、產品優化等核心業務上。”羅翀說。
記者了解到,匯率避險政策自2022年7月落地以來,截至2024年末,共惠及中小微外貿企業360余家次,支持資金超510萬元,帶動企業采用外匯衍生品履約金額10億美元以上,有效幫助企業降低匯率避險成本。
今年以來,成都市商務局兌現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外貿中小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兩個免申即享事項,惠及企業880余家次,兌付資金近2100萬元。相比傳統政策“申報-評審-兌現”模式,兩項免申即享事項兌現時間提前了約3個月。
營商環境提質:
“以企業為中心”生動寫照
據了解,對于那些因數據共享暫無法實現,達不到“免申即享”條件的政策事項,市商務局按照“應減盡減”要求,減少可以通過共享方式獲取的企業材料,2025年出臺的第一批次惠企政策申報材料較往年平均減少約40%。
在羅翀看來,“免申即享”模式背后,折射出相關部門服務意識的持續升級,是成都營商環境“以企業為中心”理念的生動體現。“這種模式打破了企業對政策‘看得見、摸不著’的顧慮,向外界傳遞出成都辦事效率高、服務更貼心的信號,讓企業相信在這里能輕裝上陣謀發展。”
羅翀建議,希望后續能進一步擴大“免申即享”政策的覆蓋范圍,推廣“政務數據共享——企業免交材料”這種模式。“同時,也期待政府能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推出更具針對性的扶持舉措,比如針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培訓、跨境電商出海拓市場的專項支持等,幫助企業在復雜環境中更穩健地成長。”(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方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