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經濟十強省市“半年報”出爐

    表現超預期 涌現一批“三好”“雙優”選手

    2025年07月28日08:0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表現超預期 涌現一批“三好”“雙優”選手

    7月25日,上海市統計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10的省市至此全部亮出2025“半年報”,有8省跑贏全國增速。近年來,黨中央多次強調“經濟大省挑大梁”,要求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川觀智庫·省情研究所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經濟十強省市實現GDP40.4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61.21%,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國經濟“壓艙石”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多數省份工業經濟提質“快跑”,消費市場活力釋放,進出口貿易創歷史新高……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下,經濟十強省市的表現超出預期,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與韌性,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能。

    廣東湖南有“三好”特征

    浙豫鄂滬川閩實現“雙優”

    整體看,十大經濟省市的半年增速,普遍高于全國5.3%的增長水平,其中湖北增長6.2%,是十強中唯一增速超過6%的省份;浙江增長5.8%,江蘇、河南、福建增長5.7%,山東、四川、湖南均增長5.6%。

    GDP增速直觀展示經濟總量的變動,拿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與去年同期比、與去年全年比、與今年一季度比,更能看出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潛力。

    廣東經濟體量占全國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實現GDP68725.4億元,4.2%的增長具有“三好”特征:好于去年同期(3.9%),好于去年全年(3.5%),好于今年一季度(4.1%)。近年來,廣東經濟承壓前行,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期,“三個好于”的成績表明廣東經濟正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

    實現“三好”的省份還有湖南,而拿到“雙優”的省份要更多一些。比如,浙江、河南、湖北、上海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優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四川、福建今年上半年的增速優于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各地統計部門在發布解讀時使用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向新向好”等表述。

    經濟總量決定排位格局。處于全國十強前三的依然是廣東、江蘇和山東。其中有兩個變化值得關注。一是江蘇縮小了與廣東的差距。去年上半年廣東GDP領先江蘇1916.2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變為領先1757.6億元。二是山東半年GDP首次突破5萬億元。

    粵蘇經濟總量差距的變化,源于江蘇經濟增速快于廣東,還有個原因不容忽視,國家統計局對上年同期的GDP進行了修訂。修訂的結果是各省份去年上半年GDP有增有減,這些都在今年的“半年報”成績單中得以體現。

    與修訂前的數據相比,浙江今年上半年經濟總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84億元,是全國十強中增量最大的一個,其次是江蘇增長了3641.5億元、廣東增長了3482.9億元、山東增長了3369億元。四川、湖北的增量均在2200億元以上。

    從排位變化看,四川在今年的一季度報、半年報中坐穩了全國第五的位次。盡管2023年四川GDP躋身全國第五,但在2024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排名中仍是全國第六,靠著四季度的貢獻,四川2024年全年經濟總量回歸全國第五。據測算,四川四季度經濟總量占全年比重近30%,河南占比約25%。

    制造業多個行業領域兩位數增長

    7省份“社零”增速超全國

    從三次產業在全國的份額看,今年上半年十強經濟省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在全國占比55.70%,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63.8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60.06%,都以極大的分量詮釋了“挑大梁”的承重量。

    相對而言,工業、服務業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大。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十強經濟省市中有8個超過了全國增速,且全部同比增長7.3%以上,其中福建、河南、湖南分別增長8.7%、8.4%、8.2%。江蘇以28391.1億元的第二產業增加值領跑全國,盤子足夠大、速度卻不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4%。

    一花獨放不是春,全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增長面不斷擴大。作為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省份之一,四川行業增長面達82.5%,比一季度提高了2個百分點。過去,不少企業存在增產不增利的現象,今年以來各地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從1至5月數據看,河南、湖南、湖北、江蘇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6.7%、12.3%、12.0%、10.6%,遠高于國家增速。隨著多個行業持續推進“反內卷”,促進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更多企業持續增利的前景可期。

    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不斷融合,產業含新量、含智量不斷提升。年初因“杭州六小龍”出圈的浙江,上半年工業機器人、鋰離子電池、筆記本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85.7%、65.2%、47.3%、43.3%。廣東新能源汽車、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4.7%、42.2%、34.0%、23.0%、58.2%。山東汽車、鐵路船舶、電子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2%、21.1%、21.9%。四川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分別增長14.7%、22.2%。

    服務業扮演著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角色。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占比排名前三的省份為上海、浙江、四川,分別達79.1%、59.8%、59.0%;從增速看,有6個省份跑贏國家5.5%的增速,湖北同比增長6.4%,浙江、四川、河南均同比增長6.0%。

    消費市場的繁榮助推服務業發展壯大。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均超過了2萬億元,妥妥的消費大省;同時,有7個省份的“社零”增速超過了國家5.0%的水平。在“以舊換新”等政策刺激下,各地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比如,1至6月,四川限額以上企業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0.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以來,“蘇超”迅速走紅,五六月份“蘇超”比賽地所在的飲料及冷飲服務、快餐服務營業額分別增長21.2%、6.2%。

    固定資產投資有冷有熱

    8個省市進出口增速跑贏全國水平

    各地消費表現有目共睹、可感可及,投資和外貿數據“報盤”更受關注。

    近年來,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各地有沒有找到擴大有效投資的辦法?從上半年數據看,廣東、江蘇、山東固定資產投資處于負增長;湖北、河南分別同比增長了6.5%、5.1%,去年上半年這兩省同樣分別增長了5.9%、6.5%。

    分析湖北的投資結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6%,制造業投資增長12.5%。盡管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6%,但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5.9%,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河南的秘訣是大項目拉動,全省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9.3%,拉動河南投資增長5.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彰顯信心。扣除房地產開發,湖北、河南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1.4%、18.4%。四川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4%,由去年全年下降1.3%轉為正增長。

    外貿是觀察經濟活力的晴雨表。在國際環境變局與挑戰交織、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升溫、全球經貿秩序面臨嚴峻考驗的背景下,我國外貿頂住了壓力,今年上半年,全國進出口增長2.9%。十強省市進出口規模占全國比重75.6%,有8個省市跑贏了全國水平,其中湖北增長28.4%、河南增長26.2%,山東增長6.8%、浙江增長6.6%、四川增長6.3%。河南去年同期下降4.1%,今年強勢歸來,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并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湖北去年進出口增速位居中部第一,今年繼續保持高增速,上半年出口增長38.5%。

    一大批“中國造”加快走向世界。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的電子元件、機床、無人機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7.3%、18.7%、29.2%,江蘇電工器材、船舶出口增長19%、27.6%,四川“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02.2%。山東上半年進口增長8.1%,是十強省市中增速最快的一個,大宗商品進口3705.4億元,增長16.7%,占全省進口值的54.8%。新市場帶來了新變量。上半年,浙江對歐盟、東盟、拉美、中東、非洲等市場同比分別增長12.1%、16.9%、13.1%、12.1%、11.5%。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對照各地確立的全年預期增長目標,十強省市大部分半年增速超過了全年預期增速。7月22日,省委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強調下半年穩住向好勢頭的壓力仍然很大,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搶抓機遇窗口、更加奮發進取,奮戰三季度、攻堅下半年,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守帥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