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成都已建成1090個社區(村)為老服務站

蔡橋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可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這個環境巴適哦,啥子配套都有”……日前,青羊區又一個為老服務中心——蔡橋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不少老人和家屬前來參觀,大家對環境、配套服務都很滿意。
“我們不僅提供居住服務,更關注老人的健康管理。”為老服務中心院長于鵬介紹,該中心打造集“醫、養、康、護、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為老服務平臺。該中心配備了護士、康復師、營養師、照護師等人員,為老人做好專業服務和生活照料。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成都通過社區為老服務綜合體、社區為老服務站、小區為老服務點及助餐點、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綜合建設,逐步擴大全市輻射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
普惠性養老服務更加優化擴展
全市建成171個街道(鎮)級嵌入式為老服務綜合體
記者來到蔡橋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二層功能活動區,書畫室、閱覽室、活動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于鵬指著每周安排活動表介紹:“我們會根據老人的喜好,為他們開展書畫、手指操、認知小課堂、歡樂音樂會等活動,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住有所樂。”
老人在這里,不僅要住得舒服,還要吃得健康。“一日三餐都是營養師根據老人身體所需定制的營養均衡、低鹽少油的菜品,并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特殊需求提供定制餐。”于鵬表示。
“近年來,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健全完善,普惠性養老服務更加優化擴展。”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成都持續推進城區五級和農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市建成23個區(市)縣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71個街道(鎮)級嵌入式為老服務綜合體、17個縣級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29個鎮級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090個社區(村)為老服務站、800余處小區為老服務點、889個老年人“蓉頤助餐”服務站點。社會參與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擴大,現有民辦養老機構336家,占全部養老機構的71.49%。
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創新打造社區養老綜合服務支持中心
不僅是普惠性養老服務,成都的基本養老公共服務也在不斷優化。近年來,成都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對象范圍從低保家庭擴大到低保邊緣家庭,補貼標準每人每月最高700元,高齡老人津貼標準在各年齡段分別提高20%,并逐步實現“指尖辦理”,便利老年人津貼發放。
同時,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明顯增強。全市現有公辦養老機構134家,實施護理型床位改造10067張,護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已達95%。
未來,如何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成都將編制形成《成都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5—2035年)》,為養老服務設施提供切實可行的規劃指引和空間支撐。
“人才方面,我們將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才培訓。”該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支持不少于1500名養老護理員參加技能培訓,確保參訓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占比達到60%,提升養老專業服務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還將創新打造社區養老綜合服務支持中心,實現摸清需求、鏈接資源、搭建平臺三大功能,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投放精準度、供給專業性、選擇多樣性。建成嵌入式小區為老服務點890個、復合型開放型養老機構40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46個,加快構建完善全市老年人“蓉頤助餐”服務體系,推進“1+N+X”示范性老年助餐網絡建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升濤 市民政局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