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旺蒼:呵護“一老一小” 編織“朝夕”幸福網?

7月29日清晨,在廣元市旺蒼縣東河鎮治城社區,“紅城之家”的志愿者正將五彩絲線串成風鈴,籌備新一天的暑期手工課;書畫室里,65歲的周仕海蘸著墨汁寫下“童歡叟樂”四個大字;庭院里,幾個剛結束晨讀的孩子追逐著落在石桌上的麻雀,清脆的笑聲驚起一串漣漪。
這樣的溫馨圖景,正在旺蒼縣的山鄉社區持續鋪展。瞄準“一老一小”急難愁盼,旺蒼縣以“空間煥新”激活閑置資源,以“精準服務”回應民生期待,以“機制保障”筑牢幸福根基,正精心編織一張覆蓋城鄉的“朝夕”幸福網。
空間煥新:閑置場所變身幸福驛站
“以前這是廢棄的村小教室,現在成了我們的‘快樂老家’!”水磨鎮廣福村互助養老服務中心,78歲的馮明亮剛打完太極,接過熱騰騰的玉米粥后笑著說。
隔壁棋牌室內,4位老人正為一步棋爭得面紅耳赤,窗外的絲瓜藤順著竹架爬上窗臺,與室內的歡聲笑語相映成趣。
從村社的“紅城之家”,到鄉鎮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再到縣級醫養結合機構,旺蒼縣正通過“騰籠換鳥”讓閑置資源煥發新生。縣民政局負責人指著規劃圖介紹,“我們把廢棄校舍改造成兒童樂園,將舊村委會辦公樓改成日間照料中心,目前已建成5個鎮級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5個村社養老服務點,‘15分鐘養老服務圈’已覆蓋全縣75%的村居?!?/p>
在白水鎮中心敬老院,76歲的張大海忙著練手指操:“每天早上澆花,下午看川劇,逢年過節還有娃娃們來表演節目,比在家里熱鬧多了!”
針對失能老人照護難題,旺蒼縣建成的5個區域養老中心,配備專業護理人員28名,讓癱瘓在床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定時翻身、專業康復等服務。
精準服務:供需對接點亮朝夕時光
“王老師,這道題我用玉米棒擺出來啦!”大德鎮“童伴之家”,11歲的唐珉珉舉著排列整齊的玉米粒興奮地喊道。志愿者王歡蹲下身,用紅筆在他練習本上畫了顆五角星:“明天帶你們去看收割機,咱們算算一畝地能收多少玉米?!边@個由閑置村活動室改造的空間,如今成了當地留守兒童的“第二課堂”,每周開展的“田間課堂”“紅色故事會”讓孩子們樂此不疲。
在嘉川鎮中心衛生院,保育員正抱著剛滿周歲的豆豆做被動操?!皟鹤觾合痹谡憬蚬?,以前我一個人帶娃連飯都吃不上熱的?!?2歲的劉美麗看著酣睡的孫子笑道,“現在每天送來,有醫生定期體檢,還有營養輔食,我總算能喘口氣了?!蹦壳埃h已建成普惠托育機構17個,先后累計為450余名務工家庭子女提供托育服務。
在鳳凰梁社區正中名小吃“刷臉助餐”系統前,79歲的陳勇對著屏幕眨眨眼,一葷一素一湯,8元一份的自助餐,他只花了6元?!耙郧白约鹤鲲垼粋€人吃不了多少,做起來又麻煩,每天就簡單吃點將就一下?,F在,有了這個食堂,飯菜樣數多,也不貴,還能跟老朋友一塊兒邊吃飯邊聊聊天,暖心又暖胃?!闭f起這里的助餐服務,陳勇贊不絕口。
協同共治:多方攜手筑牢幸福根基
“防溺水要記住‘六不準’,現在我們來演情景劇……”東河鎮未成年人保護站內,社工們正和孩子們玩著“安全小游戲”。這個由縣民政局牽頭,團縣委、教育局等多部門共建的平臺,已開展安全課堂120余場,為56名困境兒童建立了“一人一檔”幫扶機制。
在“米倉青托”暑期班里,縣民政局送來的圖書角前圍滿了孩子;非遺傳承人走進養老服務中心,教老人們用藤條編織小籃子;高校的志愿者定期來教老人用智能手機……一張“民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服務網絡正在形成。
“我們建立了四級聯動機制,今年已投入2000 余萬元用于適老化改造和兒童陣地建設。”旺蒼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已為1200戶困難老人家庭安裝扶手、煙感報警器,建成“銀齡學堂”“童伴之家”等融合陣地15處。
夕陽西下,旺蒼縣東河鎮治城社區的路燈次第亮起。書畫室里,老人們的棋局漸入佳境;“紅城之家”里,孩子們的手工風鈴在晚風里叮咚作響。這“朝夕與共”的溫暖場景,正是旺蒼縣用民生溫度丈量幸福長度的生動注腳。正如墻上那幅村民集體創作的水墨畫所題:“米倉山下童顏俏,嘉陵江畔夕陽紅。”(陳紹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