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四川 | 聚焦綠色低碳,這個中試平臺如何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瓶頸

人民網成都7月30日電 (趙祖樂)7月29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第三季度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四川首家專業化工中試公共服務平臺——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融合創新中心”)。
航拍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眉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2月,得益于融合創新中心的幫助,四川萬邦勝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邦勝輝”)年產50噸鋰鎂合金工程化示范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建。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一步,也標志著融合創新中心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升級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鋰鎂合金是一種具有很高強度的輕量化材料,可廣泛用于電池、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萬邦勝輝市場開發部經理于亞楠介紹,該公司花了近10年時間,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鋰基合金負極材料,但想要實現產品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轉變,還需要進行中試催熟。
他表示,只有以小規模生產來預測、解決大規模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提高產品投產成功率,避免因生產階段進行設計變更而造成大量成本消耗。“我們也想過自建平臺,但資金投入大、專業性要求高等難題很難解決,這也是新能源新材料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內,企業正在進行中試試驗。眉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解決化工企業在中試環節面臨的瓶頸以及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過程中的突出難題,眉山打造了融合創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材料、綠色化工、光伏等綠色低碳產業領域,開展小試中試驗證、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等服務。
“我們不僅配備了實驗室、中試廠房等基礎設施,還組建了由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家委員會,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撐。”四川中試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君說,自去年9月投用以來,融合創新中心共入駐15個項目,其中有4個項目已完成轉化。
除了提供平臺和服務,眉山還出臺了《化工中試基地和中試項目管理辦法》,從市級層面統一項目準入、審批、監管標準,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實行“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機制,由運營主體公司負責全流程的工作,提升運營效率;采用“園區+運營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聯合并審項目準入審查方式,對新入駐項目進行一次性全方位論證,大幅簡化項目入駐流程;出臺《眉山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鼓勵政策》,從“項目引進—中試驗證—產業化”的全周期進行激勵扶持,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據悉,下一步,融合創新中心將從中試環節向前端、后端延伸,前端積極組建眉山實驗室,吸引更多科研院所落戶眉山,后端持續做好中試項目檢驗檢測、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等服務,引聚更多項目來眉中試、轉化,建設西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同時,積極探索中試項目前期審批流程優化,爭取成為全省改革試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