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準跟隨”轉向“規則引領”——
中國汽車標準國際化步伐加快

近期,由中國牽頭制定的自動駕駛領域國際標準《道路車輛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 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正式發布。記者從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獲悉,中國汽車標準國際化工作已由單純采用國際標準向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與規則治理轉變。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以及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技術、產品、資本和供應鏈全面出海,汽車行業對標準化的需求愈發凸顯。“我國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制定和應用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加強標準領域國際合作。”中汽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鐵成表示。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為中國從“標準跟隨”轉向“規則引領”提供了機遇。汽車與相關產業技術加速融合,汽車產品研發及投放周期不斷縮短,汽車技術、產品及功能迭代速度加快,技術、標準同步部署乃至標準先行的模式正逐漸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深化為汽車標準與國際對接創造了廣闊空間。近年來,中汽中心不斷搭建與“一帶一路”國家汽車標準聯通橋梁。例如,與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中烏電動車輛標準化專家組,累計開展9期共計38項電動汽車標準培訓;助力中國成為摩洛哥電動車輛標準技術委員會成員,分享中國標準化建設經驗;連續舉辦“汽車標準化國際青年工程師交流項目”,搭建全球性汽車標準化領域青年工程師培育創新平臺。
目前,中國已牽頭發布和在研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碰撞安全等領域近50項國際標準,牽頭制定車—車通信國際規范、全球碳足跡核算方法并共同完成《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等10余項國際法規,中國方案成為全球技術治理的重要參考。中汽中心聯合行業重點企業,成立了中國汽車標準國際化中心(日內瓦),成為中國標準化領域首個常設海外的專門機構,平臺體系逐步成型。
安鐵成表示,汽車標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國汽車企業融入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市場探索仍處于初期,在加速出海過程中面臨合規風險、利用國際規則和國外本土化資源開展標準國際化工作的經驗和能力不足等挑戰。
記者從中汽中心獲悉,為加快構建促進和支撐汽車產業全球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中汽中心將立足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碳足跡體系建設等優勢領域,夯實技術研究,深度參與協調,提升國際貢獻。以智能網聯、新能源為重點,系統有序提出并高質量開展國際標準制定,實現國內標準體系建設、國際標準法規協調、國外標準法規評議統籌協調、有序推進。充分利用貿易談判、雙邊合作等各種機制,因地制宜開展標準經驗分享、技術培訓及人才交流。聚焦東盟、中亞、非洲等重點區域和關鍵技術領域,做深做實各項合作,強化汽車標準聯通,助力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