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28萬份免費餐!這家店“白送”8年,溫暖一座城

    2025年08月01日10:1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一碗熱粥、一個饅頭、一碟小菜,7月30日清晨,環衛工廖素英在成都市雙流區棠湖西路的“泰合素食”餐廳,享用著她的免費早餐。這樣的早餐,她已經在這里吃了近8年。

    從2017年12月19日送出第一份免費餐開始,“泰合素食”用超過28萬份免費用餐,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城市勞動者,筑起一個溫暖的港灣。巨大的數字背后,是一份近8年未曾間斷的溫情承諾。

    免費三餐:暖胃更暖心

    到“泰合素食”免費用餐,已成為附近城市勞動者的日常習慣。7月29日,這里接待了112人次免費用餐者——80份早餐、24份午餐、8份晚餐。用餐手續簡單,只需在登記表上簽下姓名、聯系方式和職業。

    2025年7月30日,王成富和店長李小娟整理8年來免費人員吃飯登記冊。劉婷供圖

    王成富和店長李小娟整理8年來免費人員吃飯登記冊。劉婷供圖

    8年前的那個冬日,廖素英和工友們在餐廳員工的熱情招呼下,帶著“哪有免費午餐”的疑慮走進店里。一碗熱粥下肚,暖意驅散了冬寒,也融化了陌生。她的名字,和邱玉華、盧正美等工友一起,第一次登記在那個樸素的軟面抄本子上。

    達州來蓉打工的楊顯淑,習慣了在街角啃冷饅頭。店長李小娟發現后,一句“大姐,進來吃,免費,就當家人一樣”,讓她紅著臉走進了這個“家”。

    忙碌的快遞小哥雷宗兵送完44單后沖進餐廳,盛上稀飯、冰粉和一盤飯菜?!皩Ω兑活D,能省20塊?!鄙嫷膲毫ψ屗麩o暇細品菜色,只求快速解決溫飽。

    時間久了,這里成了他們在異鄉的“家”。環衛工蘇素蘭盡量避開午餐高峰,“中午人家要賣錢的,不能打擾”。晚餐,大家也多選在8點后高峰期過去。李小娟動情地說:“有時他們來晚了,看到我們在收拾,會先幫忙把空閑桌的椅子放好,再拿碗筷。這是將心比心,他們也在心疼我們?!?/p>

    初心:開餐館“造血”做公益

    為何一家民營餐廳能堅持8年提供免費餐?老板王成富揭開了答案。

    雙流本地人王成富,曾是一名教師,后下海經商。2000年起投身公益,是雙流區敬老愛老志愿者中心的志愿者。但靠志愿者捐款捐物,他總覺得是“權宜之計”。于是,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萌生了一個想法:開一家能賺錢的餐館,用利潤“造血”,支撐可持續的公益。

    2017年,他們投資200萬元開了“泰合素食”?!俺踔允菫榫蠢享椖炕I資?!蓖醭筛惶寡?。轉機出現在那年11月,他看到環衛工人蹲在街邊啃冷饅頭的身影。“是他們讓城市更美好,該讓他們吃口熱乎的!”這個畫面,讓他找到了公益新方向。

    他們主動走上街頭,邀請環衛工進店。2017年12月19日,64份免費餐食開啟了這段溫暖的旅程。

    同行:從“愛心驛站”到“工喜食堂”

    在這條公益路上,“泰合素食”并不孤單。

    當年,雙流區總工會和城管局就在餐廳設立了“環衛工人愛心驛站”。2022年8月,區總工會深化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關愛,升級打造“工會驛站”,與餐廳合作推出“工喜食堂”普惠項目。

    在泰合素食餐廳,環衛工人排隊取餐。劉婷供圖

    在“泰合素食”餐廳,環衛工人排隊取餐。劉婷供圖

    “驛站不僅有休息室、職工書屋,還有‘工喜咖啡’?!眳^總工會幫扶中心負責人羅丹介紹。合作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是免費餐從早餐擴展至一日三餐;二是受益群體從環衛工擴大到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所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這里也被評為全國“最美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如今,廖素英們不僅能享用免費三餐,還能在此小憩、學習政策法規、閱讀、喝咖啡……享受一份難得的城市關懷。

    “賬本”:看得見的成本,無價的溫度

    近8年,28萬份免費餐,價值幾何?

    “按每份食材成本6元算,價值168萬元。加上人工、房租、水電等,總成本約450萬元。”王成富說,他“特別不喜歡算這筆賬”,因為開店的初心就是用賺來的錢做公益。所幸,餐廳經營良好,21元/位的自助餐模式,即使在餐飲業最困難的年份也未虧損。

    在他心中,有另一本無價的“賬本”:城市對默默奉獻者的尊重與關懷;市民與勞動者間日益深厚的情感聯結;勞動者在這座城市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因此,他反感“感謝你們提供免費餐”的說法,“是我們‘請’他們來吃飯?!币粋€“請”字,飽含對勞動者的真誠尊重。

    8年時光流轉,王成富欣喜地看到變化:環衛工們衣著更整潔、簽名更工整、神態更自若;不同群體在餐廳里融洽相處;越來越多的個體、企業和公共部門加入公益行列。這些良性互動,也為餐廳積攢了人氣與底氣,支撐著公益之路持續延伸。

    專家:崇德向善的生動實踐

    “泰合素食”的探索,獲得了專家的高度評價。

    “這為‘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提供了有益啟迪?!敝泄菜拇ㄊ∥h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劉學彬教授指出,“它抓住了慈善切入點,搭建了政府、企業、市民多贏的‘愛心驛站’平臺,闖出了一條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的可行路徑?!?/p>

    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一起吃免費早餐。劉婷供圖

    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一起吃免費早餐。劉婷供圖

    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領導科學研究會秘書長舒群教授認為:“公益慈善體現社會文明與和諧社會的‘人本’價值觀。王成富從教師到老板,不變的是育人情懷。雙流區工會的參與,讓這一善舉升華,為基層社區治理提供了創新思路?!?/p>

    一碗免費餐,暖了身,更暖了心。8年28萬份,書寫的是成都這座城市的溫度,傳遞的是對平凡勞動者最質樸的敬意。正如王成富所言,這不是施舍,而是一聲真誠的“請”——請為這座城市付出辛勞的人們,共享一份溫暖。(席秦嶺、李小嵐)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