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樂山:城市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 市民“觸摸”滿滿的幸福

    2025年08月04日16:1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自從鷹嘴崖城市公園投用,樂山高新區的居民們便多了休閑運動的好去處;家住中心城小區的市民胡潔發現,家門口的荒地建起了便民綜合體,出門就能買菜、停車、散步;常來樂山品嘗美食的成都游客程瀟注意到,新建投用的多個停車場,讓自駕“尋味”更方便……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源自2024年9月啟動的樂山市“四公一農”(公園、公廁、公交站、公共停車場、農貿市場)建設提升三年行動。

    “四公一農”建設提升,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更對提升樂山旅游城市形象、加快打造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義。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樂山全市上下深化“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質量更優”主題實踐活動,全力推進“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加快建設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幸福美麗嘉州,讓“民生愿景”變為“幸福實景”。

    從“將就”變為“講究”

    “菜籃子革命”拎出百姓幸福感

    “以前撐著傘沿街擺攤,攤位先到先得。現在的市場多方便,固定攤位不曬太陽不淋雨,干干凈凈每天都有人打掃,設施條件也很好。”在升級改造后的蟠龍農貿市場,水果商販楊玉琴整理著攤位,講述起市場的今與昔。

    家門口的農貿市場干凈整潔更方便__(蟠龍農貿市場)。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家門口的農貿市場干凈整潔更方便。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充足的經營攤位、清晰的功能分區、方便的上下扶梯,還有每層樓都有的公共廁所和電風扇等設施……蟠龍農貿市場的變化,正是樂山創新農貿市場建設管理機制的縮影。

    菜籃雖小,牽系民生。曾經占道經營的露天菜市場,帶來亂停亂放、衛生死角、污水橫流等多重問題,也成為難以根除的市容秩序“頑疾”。

    緊抓“四公一農”帶來的城市管理新機遇,通過“啟用、新建、改造、規范、取締、轉型”六種路徑,“一場一策”分年度、分類型破解難題,樂山農貿市場建設提升全力推進。

    在海棠街道,168個攤位的草堂寺便民市場投用,水電、通風、排水設施完善,結束了興發街、洙泗塘巷、草堂寺巷露天攤點散亂占道、人車混行的局面;在張公橋美食街,演武街農貿市場完成改造擴增,188個攤位合理規劃分區,還配備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保障空氣流通,設置洗手池、洗菜臺等基礎設施;還有大田農貿市場、衡山園農貿市場等完成升級改造,樂山高新區樂活中心農貿市場等建成投用……

    自“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啟動以來,樂山通過市區聯動、疏堵結合、精細管控,全面重塑城市街面秩序與環境品質,46個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10個新建市場拔地而起。特別在市中區,慧園街、通江街、演武街、興發街等沉積30余年的城市“頑疾”在半年內逐一破解,還出臺《農貿市場、便民攤區和適度占道經營專項規劃》,推動“坐商定時定點、行商歸點入市,日間保暢通、夜間促經濟”,讓城市“煙火氣”與“文明范”并存。

    從“將就”變為“講究”,曾經的“臟亂差”變身“潔凈美”,市民的“菜籃子”越拎越舒心,滿是“幸福感”。 

    讓“出行”更加“舒心”

    小切口勾勒服務民生“大”畫卷

    今年3月底,馬兒山公交換乘站(首末站)(一期)投入試運行。作為樂山主城區重要的公交換乘節點,該場站一期占地約8畝,設置45個停車位,配套候車驛站、門禁系統、衛生間等12項便民設施,投用后極大提高周邊區域的公共交通覆蓋率和服務水平,助力主城區緩堵保暢。

    讓市民出行更加舒心,變化的不只是公交換乘站。

    來到中心城區車流量、人流量較大的柏楊西路,馬鋪兒、黑橋等公交站臺已于今年4月迎來“智慧”升級。以往的普通站臺改建為港灣式站臺,而全新投用的現代化智慧候車亭,更配備LCD液晶屏電子站牌、發光站名牌等,可動態展示途經公交線路,實時顯示在線運營車輛位置,方便乘客直觀了解站臺信息。“現在的站臺比以前‘高大上’多了,關鍵還更方便,可以選擇性乘車,不用再盲目等待。”市民鄒莉說。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以“小”為筆,勾勒出服務民生的“大”畫卷。

    文廟1號停車場。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文廟1號停車場。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悉,今年樂山市計劃總投資2.46億元,完成754個公交中途站提升、15個公交換乘站(首末站)建設,目前公交中途站已改造提升495個,公交換乘站(首末站)已建成6個。同時,提升公交運力,今年全市計劃新購(更新)公交車254輛,其中還有雙層旅游巴士正抓緊生產,即將“亮相”。

    不僅公交出行更便捷,隨著一批公共停車場建成投用,市民游客停車也更方便——充分利用空地規劃停車位,文廟1號、2號停車場先后投入試運營,緩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平江西街臨時停車場建成投用,配套安裝路燈、監控、道閘等設施,全方位保障市民停車安全便捷;將致江路大橋橋下閑置空間改造為停車場,新增機動車、非機動車泊位,有效緩解高峰時段停車難引發的交通擁堵;此外還有板廠街公共停車場(擴建)、青果山街西側1號和2號臨時停車場、里仁街東側臨時停車場等建成投用……“一地一策”應對“停車難”,為緩堵保暢助力。

    要“面子”更重“里子”

    城市“煥新”打造幸福美麗嘉州

    在井研縣,嘉華·金融匯鄰里中心項目全新亮相,不僅有現代化綜合性市場、精品超市,更集商業、休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為居民打造一站式便民生活圈;在沙灣區,沫若文化廣場城市驛站開工建設,圍繞公共廁所新增城市會客廳、便民服務臺、休閑水吧等功能分區,帶來城市共享新空間;在市中區,瑞松生活廣場項目包含農貿市場、公共停車場、山體公園和特色夜市,集便民服務、商業消費、藝術體驗、美食休閑于一體,預計10月整體完工……

    以匠心塑品質,用實干惠民生,樂山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四公一農”建設提升持續“煥新”,讓城市“面子”更新、“里子”更實。

    井研嘉華·金融匯鄰里中心。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jpg

    井研嘉華·金融匯鄰里中心。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家住中心城區蟠龍苑小區的居民李樹新對家門口農貿市場的變化尤為感慨,“市場早上6點就開門了,出來遛彎順便就買點菜,價格實惠還方便。”

    而在老城區上班的市民何蜀松則對城市變化有著更多期待,“菜市場比以前規范了,公廁也有了空調,希望樂山越來越好,期待以后走到哪里都干干凈凈。”

    據統計,2024年以來,樂山市“四公一農”項目建設共完成272個。“在今年全市計劃實施395個‘四公一農’項目的基礎上,各縣(市、區)緊抓城市更新的機遇,深入研判群眾需求,挖增量拓空間,還將繼續高品質規劃建設一批項目。”樂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楊曉敏介紹。

    楊曉敏指出,“四公一農”與市民生活休戚相關,也折射出提升城市品質、疏導城市功能、惠民利民便民的民生大問題,與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契合。“作為牽頭單位,我們將堅持定期調度、會商督辦,對全市項目一個個現場核實,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具體困難。立足群眾需求,嚴把建設標準,突出建管一體。牽頭制定建成設施后續管理標準規范,統籌推進農貿市場規劃建設、交通疏導、市容管理等工作,以‘繡花功夫’破解‘重建輕管’難題,促進全市‘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工作取得實效。”(宋雪)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