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2024年初以來,冕寧縣為受山洪、地災威脅群眾建成投用避險場所106個

    村里有了“安全屋” 轉移避險快速又安心

    2025年08月04日07:4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村里有了“安全屋” 轉移避險快速又安心

      大橋鎮龍洞河村擦拉溝山洪地災避險安置點。

      彝海鎮曹古村“安全屋”外觀。

      大橋鎮龍洞河村“安全屋”內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強 攝

      防汛實招

      按照“兩通七有”標準(通水通電,有床鋪、有衛生間、有電視、有桌椅、有小型發電機、有監控、有活動場所),結合各點位實際,采取彩鋼棚、組裝式集裝箱房、閑置房提升、租房補助等形式,全縣建成投用避險場所106個,確保面對洪澇災害時民眾轉得出、留得住。

      一線探訪

      “房間安全、設施完善,這里是我們臨時的家。”7月26日清晨,涼山州冕寧縣彝海鎮細雨綿綿,該鎮曹古村內勒拉合莫一家收拾妥當,準備返回他們真正的住所。她口中的“家”,是當地去年新建的山洪、地質災害臨時避險安置點,也被稱為“安全屋”。每當暴雨預警拉響,當地群眾便會轉移至此。

      冕寧縣是山洪地災高發區,境內共有325個山洪風險區和12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汛形勢嚴峻。2024年初以來,冕寧縣新建和改造提升106個避險過渡“安全屋”,為全縣受山洪、地災威脅的6900余戶2.9萬余名群眾提供臨時避險之所,確保民眾安全轉移、安心避險。

      科學選址專人壓實

      確保村民安全快速撤離

      涼山州地處橫斷山脈過渡帶,地勢高差懸殊,冕寧縣“大山夾大溝、大溝夾村莊”地貌特征顯著。當地許多房屋沿河而建,一旦遭遇集中強降雨,河道會迅速匯聚兩側山脈沖下的積水,裹挾固體物源直撲村莊。這時,避險轉移安置是保障人員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中安置點選址是關鍵。

      記者走訪冕寧縣多個安置點發現,這些“安全屋”在選址上滿足多重硬性條件:遠離河道、地勢高且平緩、場地開闊。同時,安置點與村民原住地距離基本控制在500米范圍內,確保村民能在十幾分鐘內抵達。

      冕寧縣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趙澤生介紹,從監測預警到轉移安置,全縣每個山洪風險區和地災隱患點都已形成一套系統的避險安置流程,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安全快速抵達安置點。“尤其是對老人、殘疾人、小孩等重點群體,安排專人‘一對一’幫助撤離。”

      每天下午4時許,冕寧縣氣象局會在微信工作群里發布氣象風險預警等級通知,提醒小時降雨量累計較高的鄉鎮加強防范。群中成員覆蓋縣領導及各鄉鎮街道辦、縣級部門等單位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監測員共900余人。“相比過去僅靠電話通知,這種點對點、多部門協同的信息傳遞方式高效得多。”趙澤生說。

      在大橋鎮龍洞河村,從村口到對應的“安全屋”,沿途每個路口都設置了醒目的轉移路線指示牌。大橋鎮黨委書記瓦扎拉基介紹,每村每年至少組織兩次應急演練,目的是讓大家熟記通往安置點的逃生路線。在新建“安全屋”的同時,鎮政府還投入資金對這條“生命通道”進行全面翻修加固,將原先坑洼不平的鄉道拓寬并硬化成平坦的水泥路。2024年汛期,該鎮8個安置點累計安全轉移群眾10047人次,在災害過程中實現人員“零傷亡”。

      設施完善補助升級

      村民從“不愿轉”變“主動留”

      當群眾安全抵達安置點后,讓他們安心留下,同樣是重中之重。

      走進龍洞河村擦拉溝山洪地災避險安置點,記者看到,這里更像一個設施完善的室內活動中心:公共區域鋪設著人工草皮,配備有電視、電影放映機和兒童游樂設施;房間內是寬敞的雙層大通鋪,毯子、被子疊放整齊,生活設施俱全。該村共建有兩個這樣的安置點,可容納受威脅群眾53戶共256人。

      在惠安鎮,一處“安全屋”建在鎮中心幼兒園旁的空地上,這里是冕寧縣規模最大的集中安置點,采用集裝箱形式建設,共20個房間,可容納500余人,為周邊兩個村的群眾提供應急避險。記者注意到,“安全屋”的物資儲備室里,存放著應急發電機和大量飲用水。惠安鎮黨委副書記莫色古吉介紹,每個集裝箱房設置一名“箱長”,負責清點、管理本室人員,防止群眾私自離開發生意外。

      從“不愿轉”到“主動留”,是“安全屋”設立后村民最顯著的變化。趙澤生說,過去的安置點多為臨時搭建的帳篷,悶熱潮濕且缺乏基本生活設施,村民前往的積極性不高。現在,安置點不僅舒適度和功能性大大提升,避險補助標準也在升級。趙澤生介紹,自2024年“安全屋”建成使用后,每戶每次安置可獲得40—60元補助,是此前的兩倍。(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俊伶)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