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推行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 精準回應重點群體就業期盼

“你好!我今年剛大學畢業,現在在家待業,想學習無人機駕駛技術知識,請問有沒有適合我的免費培訓?”市民李先生來電。從今年4月起,瀘州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科電話咨詢持續升溫。電話一頭是群眾的迫切期盼,一頭是落實惠民政策的“最初一公里”。群眾有所呼,政府必有應。推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政策直達群眾,瀘州市這樣破題。
摸清底數:拉網全面摸排,掌握培訓需求
“群眾普遍想學無人機、茶藝、汽修等,我們正‘按需補缺’新增工種。”瀘州市納溪區人社部門有關負責同志說。年初以來,送政策上門、送服務入企、送服務下鄉,是瀘州市全力惠民紓困解難、護航營商環境的剪影,也是瀘州市人社系統主動下沉一線、靠前答疑解惑、改進服務方式的切入點。
為讓培訓更精準,瀘州人社、住建、衛健、民政等部門聯動,開展為期1個月的拉網式需求摸排,通過數據比對、實地走訪、電話訪問等,摸清農村婦女、畢業大學生、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意愿、技能水平及培訓需求。一個月內,共摸排出1500余名有參訓意愿的群眾,結合企業用工和群眾意愿,指導機構新增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病患陪護等5個工種。
回應期盼:加大政策供給,優化培訓體系
“以前沒技術難找穩定工作,現在政府送培訓、補費用,學會叉車就能上班,太好了!”正在參加培訓的王先生感慨道。在瀘州,越來越多群眾像他這樣,希望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業。這正是瀘州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實施全省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試點,推動 “技能促就業、就業好增收” 的生動寫照。
瀘州市作為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全省首批9個試點市(州)之一,針對前期摸排的群眾培訓需求,堅持分類施策,努力把政策的“東風”,精準吹到每一名有培訓需求群眾身邊。4月以來,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發展、重點企業用工、重點群體就業需求,在全省率先印發工作方案,市級有關部門、區縣、培訓機構合力構建“大培訓”工作格局,明確以技能促進就業為導向,鎖定共同開展急需緊缺工種、特色品牌項目等培訓不少于5250人次的目標任務,訂單式、定向式、定制式培養技能人才。
全域開花:分級分類辦班,對接多元產業
4月29日,全市首期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培訓班,在敘永縣郎酒東方玻璃有限公司開班。該期培訓班聚焦在崗職工技能再提升,創新“政府搭臺+市縣聯動+校企共育”的模式,采用“理論+實操+考核”一體化教學,經過10余天的系統培訓,考取中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合格79人,通過率達94.05%,企業降低工業機器人設備故障率30%以上,生產效率預計提升20%以上。
自推行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3個月以來,瀘州開班熱潮持續。除工業機器人領域,白酒酒體設計師、養老護理員、保育師、電子商務、汽修、電工等多個市場緊缺職業(工種)培訓班也陸續開班。這些培訓班分布在各個區縣,與產業緊密結合,精準回應了群眾期盼,真正實現參訓群眾全免培訓、培訓機構降本增效。目前,全市已開設培訓班102個次,培訓4621人次,訓后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748人次,發放培訓補貼343.89萬元。
技耀前程:培訓前端發力,就業后端聯動
“我們江陽區的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班太搶手了,首期56名學員還沒結業,多家企業就‘搶人’,完全供不應求!”瀘州市江陽區培訓機構負責人感嘆。
4月以來,瀘州市通過“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為學員搭建了從培訓到就業的快速通道,提升了就業競爭力,促進了就業質量的提高,600余人次學員培訓后,順利進入企業工作,實現了穩定就業,緩解了企業技術人才短缺難題,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贏。此外,瀘州市還積極開展就業跟蹤服務,對就業學員進行定期回訪,了解他們在工作中的適應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確保了就業穩定性。
“接下來,我們將深化拓展前期試點做法,聚焦就業崗位挖潛擴容、就業需求精準對接,面向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重點群體,扎實做好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勞動者以一技之長創造美好前程。”瀘州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科負責人表示。
據悉,為降低群眾和培訓機構的成本負擔,瀘州市還建立了差異化、分段式補貼機制,對納入《瀘州市10條重點工業產業生態鏈(行業)領域急需緊缺培訓職業(工種)目錄(2025—2026)》的,按現行補貼標準的120%給予補貼。對目錄外的,按現行補貼標準的100%先行補貼,培訓結業后3個月內實現登記就業的,再按現行補貼標準的20%給予補貼激勵。該政策從4月起執行,直至12月31日。(張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