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跟著文博去旅行 | 文博為引 游遍大安——在鹽燈光影里打撈千年歲月

    2025年08月06日16:48 |
    小字號

    當歷史的塵埃在時光里沉淀,大安區的文化遺產便成了會說話的時光。燊海井的鹵水還在續寫千年鹽章,彩燈的光芒仍在勾勒非遺輪廓,鹽工號子的余韻混著市井煙火,讓這片土地的文明脈搏,始終滾燙。

    為了讓沉睡的遺產蘇醒,讓千年的故事可觸,大安區鋪展“跟著文博去旅行”的長卷。在這里,每一步都是與歷史的擦肩,每一眼都是與文明的對話。誠邀你走進大安,在磚瓦間讀光陰,在技藝里悟傳承。

    鹽脈永續?燊海新生

    燊海井的鹵水,是大安最綿長的時光絮語。如今,這片承載千年井鹽記憶的土地,正以嶄新的姿態擁抱訪客。

    排水防澇的管網在地下織就“安全網”,重新鋪就的道路讓腳步更從容,人車分流的設計讓古鹽場少了喧囂、多了靜謐。燊海井片區改造,像一場溫柔的修復,讓歷史場景與現代體驗和諧共生。口袋公園里,老鹽工的故事被風吹向游客,停車場里整齊的車輛,載著一顆顆向往千年的好奇心。

    更動人的,是鹽文化的“活”起來?!扒蔽膭摰昀?,井鹽生產模型復刻著古老的智慧,鹽雕作品凝結著時光的重量,2025年上半年238.42萬元的文創收入,是游客與鹽文化的“雙向奔赴”?!笆肮鈺?燊海聽鹽”里,近千冊鹽文化書籍在燈光下靜候,開館兩月便迎來1.2萬人次的駐足,有人在書頁間讀鹽史,有人在茶座上聽鹽語,讓千年井鹽文化,從課本里、傳說中,走到了指尖與耳畔。

    燈影流轉?匠心筑夢

    彩燈,是大安夜晚最亮的文化符號。如今,一場關于光影的宏大敘事,正在這片土地上落筆。

    總投資約40億元的自貢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產業園,已在大安破土動工。未來,自貢燈會展區將讓華燈常駐,千燈小鎮東區會讓光影成詩,游客服務中心將是這場光影之旅的溫柔起點。園林水景里,燈影與波光共舞;道路橋梁間,腳步與燈韻同步——這里不僅是產業園,更是非遺技藝的“活態博物館”,是彩燈文化從“一時璀璨”到“永續傳承”的跨越。

    文脈賡續?古建煥彩

    老建筑是歷史的“立體檔案”,大安正以匠心為筆,為這些“檔案”續寫新篇。

    李亨祠堂的木梁上,修繕工匠的手正拂去歲月的塵埃,80%的工程量完成,意味著那些藏在雕花里的故事,即將重新開口。大山鋪南華宮的磚瓦間,70%的修復進度讓古驛道的記憶漸漸清晰,仿佛能聽見當年鹽商的馬蹄聲。李莊的復建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地勘的每一寸數據,都在為歷史場景的重現奠基;三多寨胡慎怡堂的修繕方案正在醞釀,不久后,鹽商故里的煙火氣,將從字紙間走到眼前。

    這些老建筑的修復,從不是簡單的“復原”,而是讓歷史場景與當代生活對話——未來,或許你能在李亨祠堂聽一場鹽文化講座,在南華宮看一出傳統戲劇,讓古建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驛站”。

    非遺活態?煙火傳承

    非遺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流淌在生活里的基因。在大安,非遺正以最鮮活的姿態,融入日常。

    大安特校的課堂上,鹽工號子與孩子們的歌聲交織;文峰山社區的廣場上,井鹽熬制技藝的展示臺前圍滿了街坊;時空龍門鎮的商圈里,非遺手作的攤位前,游客與傳承人討教著技藝的秘訣——5場非遺“三進”活動,2萬余人次的參與,讓非遺從“小眾欣賞”變成了“大眾共享”。

    更有12個“跟著非遺去旅行”系列視頻,讓大安非遺走向更遠的地方。4個登上“學習強國”,6個被“百步川揚視聽四川”收錄,30萬的瀏覽量背后,是網友對鹽都非遺的好奇與熱愛。當鹽工號子配上現代旋律,當傳統熬鹽技藝遇上短視頻鏡頭,非遺便有了穿越時空的力量。

    未來可期?與古對話

    接下來,大安的文博之旅還將更動人:鹽文化的內涵會挖得更深,節慶活動會更熱鬧,文創產品會更精致,研學線路會更豐富,老建筑會煥發出更多可能。

    來大安吧——

    在燊海井的鹵水里觸摸千年鹽都的脈搏

    在彩燈大世界的光影里遇見非遺技藝的璀璨

    在李亨祠堂的雕梁上讀懂鹽商文化的底蘊

    在鹽工號子的韻律里感受市井生活的煙火

    在文創產品的巧思里帶走大安記憶的碎片

    ……

    文博有約,大安等你!

    (陳皓 何芯銳)

    來源:自貢網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