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場景創新助力技術與市場高效對接
“按次計費” 解鎖機器人應用場景

場景創新既是技術落地的“試驗場”,更是營商環境的“溫度計”。在成都,從清潔機器人的“按次計費”高性價比服務運維,到高空焊接機器人的痛點攻堅,一個個由場景需求催生的創新成果,背后是城市為企業搭臺、讓技術扎根的生態底氣。
成都的場景創新體系如何讓“政策沃土”與“市場活力”雙向賦能、讓更多“實驗室技術”長成“市場硬實力”?場景創新一線的企業深有感受。近日,記者走進成都項目施工現場、產業園區,對此進行了探訪。
高空焊接機器人技術
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在成都的一處鋼結構施工現場,一臺建筑鋼結構磁吸爬壁高空焊接機器人沿著十幾米高的鋼柱移動,熔池相機實時修正軌跡,專家庫系統精準調用參數。這臺由中國五冶集團研發的設備,是成都住建部門釋放場景需求倒逼技術創新的典型成果。
“幾十米高空,焊工懸在鋼構件上,十分危險。”中國五冶集團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景深知傳統施工痛點,人工高空焊接不僅安全風險高,受環境影響,焊縫還可能存在返工等情況,時常讓施工方陷入困境。
正是這樣的現實需求,推動技術加速應用。研發團隊將強磁吸爬壁車與六軸機械臂結合,研發出能在垂直鋼壁作業的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在鋼結構現場焊接的自主化和無人化方面做出了較大突破,可以實現焊接作業本質安全,并且大大提升焊接的效率和質量。”王永景介紹,下一步,公司計劃將機器人拓展至打磨、噴涂等場景。
海量的場景需求釋放,為五冶集團等企業指明了創新方向,大量應用場景也為技術測試和優化提供了便利。自成都開展場景創新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已組織市級部門、市屬國企、區(市)縣等63個單位發布場景需求917個、場景能力490個。
成都通過場景創新,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從政策保障到資源供給,全方位助力企業發展,讓眾多企業看到了在這座城市長期發展的可能性。王永景表示:“成都的場景土壤,讓我們的技術從‘實驗室樣品’變成‘市場商品’有了底氣。”
機器人服務“按次計費”
為企業提供真實場景測試機會
清晨的成都高新區某產業園區,幾臺清潔機器人正沿著既定路線穿梭作業,AI管理系統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后臺運維人員隨時準備響應突發狀況——流暢運轉的場景背后,是成都華高場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化運作整合的場景服務在做支撐。這種由場景創新衍生的新型運營模式,正成為破解產業痛點的關鍵鑰匙。
“曾有園區采購了清潔機器人,因不會調試程序、處理故障,最終淪為擺設。”成都華高場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俊杰介紹,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常陷入“技術好卻落地難”的困境,同時,使用方對先進設備“想用不會用”。
專業化場景運營公司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場景資源是珍貴的市場資源,場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完成市場化規模發展,核心是建立有商業邏輯的市場合作。”李俊杰介紹,華高場景整合67個園區資源,構建“線上AI管理+線下24小時運維”服務體系:為使用方提供“按次計費”的機器人訂閱服務,無須承擔設備采購和維護成本;為企業提供真實場景測試機會,通過20個園區試點篩選優質技術,再推廣至更多園區規模化應用。
“場景創新催生的專業運營模式,能讓技術與市場高效對接,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李俊杰說,目前華高場景已與6家本土企業合作,吸引有鹿機器人、萬為機器人等眾多外地企業落地。“而這一切成果的背后,離不開成都大力推進的場景創新政策體系支撐。”他說。
當前,成都集合市區兩級場景創新工作力量,在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掛“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牌子并設場景創新部,建立涵蓋全市23個市級行業部門、16條重點產業鏈、16個市屬國有企業、23個區(市)縣的場景工作小組,為華高場景這類場景創新企業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柳 吳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