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上市生豬養殖企業7月生豬銷售收入環比均下降
夏季是銷售淡季 屬正常生產節奏調整

川 觀 探 市
收入下降原因
●主要受銷量下降影響
●生豬銷售有明顯淡旺季
●餐飲及戶外消費減少,雞肉魚肉等消費替代
近日,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三大生豬養殖企業發布2025年7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三大企業7月生豬銷售收入環比均下降。
數據顯示,7月,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收入116.39億元,同比下降10.41%,環比下降9.1%;溫氏股份銷售生豬收入48.77億元,環比下降0.87%,同比下降8.72%;新希望銷售生豬收入18.02億元,環比下降3.67%,同比下降24.62%。
生豬養殖企業銷售收入為何呈下降趨勢?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主要受銷量下降影響。
從銷量來看,7月,牧原股份銷售商品豬635.5萬頭,環比下降9.5%;新希望銷售生豬130.25萬頭,環比下降2.06%;溫氏股份銷售生豬316.48萬頭(其中毛豬和鮮品264.58萬頭,仔豬51.9萬頭),環比增長5.24%。
表面上看,溫氏股份7月生豬銷量環比有所上漲,但數據拆分后發現,這主要受公司外賣仔豬銷量增加影響。從毛豬和鮮品銷量來看,6月銷售毛豬和鮮品270.39萬頭,7月是264.58萬頭,如果單看毛豬,銷量其實是下降了。
7月23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豬,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這在生豬行業內釋放出“反內卷”信號。
近期豬企產能下降是否與行業去產能有關呢?
生豬銷售有明顯的淡旺季。淡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旺季主要在中秋國慶前后和冬季腌臘季、春節期間。
“生豬出欄時間在5—6個月,這個月賣的肥豬,半年前就作為仔豬進入育肥舍里了,生產計劃的調整沒有那么快。”新希望六和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7月銷量下降是正常的生產節奏調整。
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夏季高溫天氣,居民飲食偏好清淡,蔬菜、瓜果替代需求增加,會抑制肉類消費。此外,餐飲及戶外消費減少,豬肉走貨量也會有所下降,加上隨著雞肉、魚肉等消費增加,替代了部分豬肉需求。
夏季豬肉消費偏弱在豬肉價格上也有所反映。近期豬肉價格總體仍在低位運行,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7月的商品豬銷售均價均在14元/公斤左右,雖然較6月有小幅上升,但和去年國慶、今年春節前相比降幅明顯。
不過,受上述相關政策影響,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自7月中下旬來有所回升。截至8月7日收盤,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報1.41萬元/噸,而今年5月下旬,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一度不足1.3萬元/噸。
同步播報
四川為生豬飼料節糧增效制定技術要點
預計每年可節約飼料用糧約220萬噸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四川省生豬飼料節糧增效技術要點》,從飼料配制技術、飼料加工技術、飼料使用技術及飼料節糧增效技術經濟效果評價等環節,構建了一套全鏈條節糧降耗、降本增效技術體系。
四川是生豬養殖大省、飼料產銷大省,面臨優質飼料原料緊缺和養殖減排壓力大的雙重挑戰。《要點》聚焦飼料用糧減量替代與生產力質效提升,通過集成精準營養需要、地源性飼料資源開發、飼料加工和使用等關鍵技術,推動四川生豬產業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方向轉型。例如,在飼料加工技術方面,通過改變飼料原料或者全價飼料的結構與特性,降低抗營養因子含量,提升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實現“用更少的飼料,產更多的豬肉”。
《要點》提出,預計到2030年,四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出欄肥豬每千克增重耗料降低0.2千克以上;通過充分挖掘地源性飼料原料以及其他非糧飼料資源利用潛力,減量替代飼料用糧10%以上;在四川生豬出欄保持約6000萬頭的基礎上,飼料用糧每年可節約220萬噸左右,節糧比例約占四川外調飼料用糧的30%。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