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臺話“芯”!西部半導體產業生態合作沙龍在成都金牛舉辦

沙龍現場。實習生 王雨欣攝
人民網成都8月23日電 (趙祖樂、實習生王雨欣)8月23日,西部半導體產業生態合作沙龍(第一期)在成都金牛區圓滿舉辦。本次活動匯聚政、產、學、研、投全鏈條代表,以“凝芯聚力、筑夢起航”為主題,共探西部半導體產業發展路徑,同步完成西部半導體產業生態平臺簽約,為西部“芯”生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聚力啟航:中國“芯”自主可控步伐加快
“核心技術靠不來、求不得,中國芯的崛起,必須依靠自主的脊梁與西部的擔當!”川渝半導體平臺創始人李林在開場致辭中表示。
目前,我國自主創新成果顯著:邏輯芯片領域,28nm以上成熟制程實現安全可控,中芯國際、華虹28nm產能年增超12%,中芯國際2025年Q2研發支出達1.82億美元攻堅5nm技術;存儲領域,長江存儲X-tacking技術獲三星合作,長鑫存儲全球份額從5%升至10%;設備端,北方華創躋身全球第六,中芯國際刻蝕設備進入臺積電供應鏈,成都本土企業萊普科技的激光退火設備已落地應用,國產設備從“無人問津”邁向“不可或缺”。
賽道細分:西部半導體產業的破局之路
四川作為“半導體工業長子”,六十載產業積淀為西部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根基。“搭建平臺的核心,是解決企業‘單打獨斗’的痛點。”李林表示,組織川渝半導體平臺的初衷就是要讓本土優質企業精準對接市場,同時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地川渝。
沙龍核心的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們圍繞西部半導體產業痛點與機遇展開探討,提出多項務實建議:建議避開“大而全”的競爭模式,聚焦半導體零部件等細分賽道,依托區域技術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等,還強調深化高校與企業的協同,通過共享研發平臺、聯合培養人才等方式,推動先進封裝等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同時建議川渝結合自身優勢,聚焦車規級芯片、能源半導體等特色領域,避免同質化發展,打造專屬產業標簽。
生態共建:政企協同培育產業“沃土”
中海信集團副總裁符輝毅介紹,中海信集團從深圳落地成都兩年多,已建成投產產業園區,入駐企業半數啟動運營,中海信集團希望與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合理利用產業園區提供空間、利用基金參與投資,與企業做“一家人”,未來10年將聚焦半導體零部件等細分領域,陪伴企業從“1到N”成長。
嘉賓圓桌論壇。實習生 王雨欣攝
金牛高新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文武則透露,金牛區將半導體與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主導產業深度綁定,正推動半導體嵌入衛星、無人機通信等領域,園區不僅提供空間、資金、人才保障,更用“金小二”服務解決企業全流程需求,未來要讓金牛成為西部半導體投資首選地。
本次沙龍的舉辦,標志著西部半導體產業進入“協同攻堅、生態共建”新階段。隨著政企校研資源持續整合、西部半導體產業生態平臺落地運營,以及金牛區等區域的“沃土”保障,西部半導體有望從產業“第四極”向“核心極”跨越,在未來發展中,彰顯更堅實的西部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