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解鎖“老祖宗嚴選”背后的美味密碼

傳統釀造醬油,能夠與哪些食物組合,結成新的美味搭子?
在四川瀘州合江縣先市醬油赤水河莊園(以下簡稱“先市醬園”),人民網“行進中國”四川調研采訪團一行品嘗了一款醬油冰激淋,醬油的咸香和冰淇淋的奶香在舌尖融合,給人新奇的味覺體驗。“我們不僅開發出醬油冰激凌,還有醬油咖啡、醬油面包、醬油雞尾酒等系列特色產品。”合江縣先市釀造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彩云介紹。
能夠實現美味跨界,源于醬油本身令人跳腳的鮮。
“我們的醬油氨基酸肽數值≥1.0g/100ml,符合業內公認高品質醬油標準,這說明它在釀造過程中蛋白質分解得非常充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醬油釀造技藝(先市醬油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思維說,先市醬油的鮮,取決于背后既講究天時地利又耗時耗力的釀造過程。
醬油釀造配料必須干凈純粹。“先市醬油原料僅大豆、面粉、食鹽和水,但選材極為嚴苛。”陳思維介紹,“大豆挑選的是本地優質大豆,顆粒飽滿,富含蛋白質;食鹽選擇的是‘入醬則香’的自貢井鹽,其礦物質能與氨基酸發生反應,賦予醬油獨特焦香;制曲用的是川南冬小麥粉,菌絲更密集,酶活性更強。”
釀造用水也很講究。“赤水河,萬古流,上釀酒,下釀油。”當地廣為流傳的船工號子揭示了醬油獨特風味的奧秘——“我們醬油釀造用水取自赤水河下游回水沱,河水經特殊地質層過濾,水質呈弱堿性,適宜微生物發酵,為風味物質生成提供了理想環境。”
先市醬油釀造技藝源于漢,興于唐,盛于清。如今,醬油的釀造和過去一樣,完全遵循古法,也要經過13道工序和3年以上晾曬。
緊臨赤水河畔的醬油釀造區還原了古時的釀造場景——6000余口醬缸沿河鋪展,場面蔚為壯觀。“我們的醬油釀造經歷‘三伏曬冬霜’,也就是3年以上的日曬夜露,而這樣做的好處是,讓醬醅自然濃縮,口感層次更為豐富。”
如今,先市醬油已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華老字號于一身,先市醬園也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工業遺產。百年醬香不絕的醬園憑借千年非遺“釀”出了新風景。
“我們打造出集文化體驗、研學教育、生態觀光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讓這座醬油釀造作坊不再只是生產基地,更成為吸引八方來客的文旅新地標。”孫彩云表示,如今,在先市醬園,游客可觀摩制作全流程,也可上手體驗,沉浸式感受傳統釀造文化的魅力。
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夏秋冬都可玩。“我們每年舉辦非遺購物節、民俗長桌宴、春曲投料活動、取油賞味活動,吸引游客到來。”孫彩云表示,因文旅融合成效顯著,今年,先市醬園成功入選首批“安逸四川 玩轉天府”10個優秀文旅消費新場景。“最近,我們正在打造研學課程。想讓孩子們走進來,親手參與拌合面粉、翻缸、淋油、取油等非遺技藝制作過程,感受傳統的農耕智慧。”孫彩云透露,預計年均接待研學人數可達2萬人以上。
守護千年非遺,“醬人”的堅守比赤水河更長情。如今,合江縣正在積極開辟“工業+文旅”新賽道,投資20億元建設集生態釀造、非遺技藝傳承、研學旅行、參觀互動及體驗購物于一體的沉浸式非遺傳承釀造基地,整體配套設施按照20萬噸產能布局,產能分三期建設,一期預計2026年上半年投產,產能在3萬噸左右。(張峰、薛育建、李平、郭瑩、趙祖樂、劉海天、實習生呂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