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
如何成為無人機群的“編隊指揮官”

![]() |
在重慶市南岸區,無人機升空執行“魅力重慶”常態化無人機燈光秀表演。 |
![]() |
在廣東省深圳市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藝術設計部的員工在設計無人機表演的圖案。 |
清晨6時,海拔1500米處,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山間的櫻桃林還籠罩著一層薄霧。京東物流的調度人員李鵬已坐在操作中心的大屏前,監控著12條無人機航線的實時數據。山上,數架京東物流“飛狼JDX-50”無人機槳葉疾轉,正沿他規劃的航線將剛采摘裝箱的櫻桃送往分揀中心。
最近,李鵬的職業有了新名字——“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今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第七批新職業,包括17個新職業和42個新工種,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位列其中,是指從事無人機群任務規劃、飛行路線設計與運行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在社交網絡上,他們被稱為無人機群的“編隊指揮官”。這個新職業的日常工作內容是什么?一名優秀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要具備哪些技能?職業發展的前景又如何?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采訪了從業者。
技術多面手,會飛無人機的技術專家
“光看名字,似乎這個職業主要是負責無人機的任務規劃和路徑設計,實際上,我們的工作內容要復雜得多。”李鵬接受采訪時說。每天早上,他的工作從接受任務需求開始,需要完成四大任務:根據任務需求劃定航線、開展安全評估并制定應急預案;編制飛行計劃并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實時監控飛行過程并關注情況變化;隨時準備處理緊急情況并進行階段復盤。
李鵬告訴筆者,與普通的無人機駕駛員——“飛手”不同,這個新職業要求“出將入相”的能力,算是“會飛無人機的技術專家”。“傳統飛手擅長實操、運維,一般只包括單架無人機的飛行、任務規劃和基礎的風險評估。規劃員工作則需進一步保障無人機群的安全飛行,其中包括多目標多維數據的實時研判、應急方案的正確選擇、處理指令的熟練執行。”李鵬表示,這些極具專業性、復雜性的技能,正是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復合型要求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必須掌握無人機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構造原理和氣象常識等;其次,要具備機群管理能力,能夠通過規劃實現多架無人機的協同;此外,還需要準確理解各項指標的具體含義,具備多維數據處理與遠程系統操作能力。
不同于傳統“一人一機”模式,在實際工作中,規劃員要通過大屏幕同時控制多架無人機,進行航線規劃和優先級排布設置。雖然每架無人機的航線都是固定的點對點模式,但規劃機群航線時必須綜合考慮時空因素,嚴格管理飛行時序,確保每架無人機的不同航線在時空中無交集。
“雖然不一定要開發具體算法,但必須了解基本的調度和飛行原理。”李鵬指出,這份職業對體系化知識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也使得該崗位的薪資待遇遠高于普通飛手。
在就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期間,李鵬專攻傾轉旋翼飛行器的總體氣動設計。畢業后,他從事過航天器總體設計,后又轉型互聯網行業,擔任過數據科學家和算法工程師。2022年,出于熱愛與對行業機遇的敏銳感知,他選擇回歸航空領域,成為一名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
近年來,無人機配送應用場景快速拓展。李鵬分享了在四川雅安山區的實踐案例:“以往農民需要背著上百斤的農產品徒步兩三個小時下山,而現在,通過無人機只需十幾分鐘就能完成運輸。”在山區,無人機配送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運輸難題。這份社會價值,也成為李鵬在無人機群配送領域深耕的動力。
天空編舞師,用上千架無人機在夜空作畫
如果說李鵬是低空物流的“交通指揮官”,那么在數百米高空以光點為筆、以夜空為幕,編織出一幅幅動人畫卷的劉佳昕,則更像是一位“天空編舞師”。她的工作內容,是一個融合了技術、美學與創意的全新舞臺——無人機表演。
今年26歲的劉佳昕,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經濟管理專業。她坦言,自己與無人機表演結緣“純屬偶然”——“畢業時看到招聘信息,覺得指揮無人機群表演很有意思,就投了簡歷。”于是,劉佳昕加入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一家科技文旅企業——長江千機,成為一名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
“很多人以為我們只是‘飛無人機’的,其實遠非如此。”劉佳昕告訴筆者。在她的公司,一場無人機表演的背后,是一支5人左右的精干團隊,包括設計師、編程師、飛手等。從項目啟動,團隊就進入高速運轉狀態。
“我們要和客戶反復開會溝通,深入了解他們最終想要呈現的內容和效果。”劉佳昕介紹,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將抽象的文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視覺語言,“比如‘長江文明’這個主題,我們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最終確定用三峽大壩、唐古拉山脈等具象圖案來呈現。”
與創意設計同步,團隊也開始了前期的場地勘測。“我們要針對最佳觀賞視角來制定飛行路徑,還要制定詳細的安保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活動效果和現場安全。”劉佳昕告訴筆者,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益求精。
方案確定后,就進入編程階段。“我們要根據最終方案進行無人機表演的編程,精確計算每個圖案的呈現時間、呈現范圍和區域。”劉佳昕說,這個過程需要兼顧藝術效果和技術實現的平衡。
表演當天的準備工作更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一般無人機群表演是在晚上,但我們在上午就會入場準備,包括擺放無人機、搭建設備和提前測試等。要檢查每架無人機的外觀,看槳葉是否有破損;測試和正式飛行前都要在地面站監測無人機狀態,包括無人機的航線、航向角、地面磁場、定位、電量等數十個參數。”劉佳昕介紹,還要做現場情況的應急預案,考慮天氣是否有下雨概率、風速多少,信號是否有干擾,現場電力供應是否穩定等。
“全部檢查完畢,才能等待起飛指令。”劉佳昕說,這種對細節的苛求源于無人機表演極低的容錯率。“任何細微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整場表演的失敗。”
工作以來,劉佳昕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長江文化藝術季的表演。她帶領團隊設計了涵蓋13個省份的文化元素,最終用2024架無人機群在空中呈現出壯麗的圖景。“當所有觀眾都在驚呼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劉佳昕看來,無人機表演不是一個“取代傳統煙花”的行業,而是一個“與傳統相互賦能”的新領域。“未來,無人機可能會與煙花、燈光、音樂等更多元素結合,創造出更震撼的沉浸式體驗。”劉佳昕說。
政策東風起,低空經濟發展帶來廣闊職業前景
從崇山峻嶺間的櫻桃運輸,到城市上空的藝術表演,李鵬和劉佳昕的工作內容雖然不同,但都呈現了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一新職業所需要的技能。
“現在對人才的要求就像萬花筒一樣,需要‘一專多能’。”李鵬表示,目前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從業人員主要來自三個方向:一部分從傳統無人機技術崗位轉型,一部分從無人機機長轉來,還有的是擅長管理、統籌工作的新型復合型人才。
在描繪從業者畫像時,李鵬和劉佳昕的表述高度一致——年輕化。劉佳昕介紹:“目前我們團隊中90后和00后比較多,他們富有想象力、創造性,學習能力強,又吃苦耐勞。”李鵬也說:“目前團隊中年輕人居多,大家的學習主動性和持續性都很優秀。”
從物流配送到飛行表演,從應急救援到工業巡檢,從農業植保到城市管理……無人機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李鵬和劉佳昕都提到,從業者的年輕化、專業化,與政策推動以及低空經濟興起關系密切。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納入國家規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截至2024年底,我國無人機行業運營企業近2萬家,全年產值約為2100億元,同比增長39.5%。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隨著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一新職業將迎來更多機遇,行業的人才缺口會更大。
目前,這個新興職業的培訓體系還在建設中。李鵬建議,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關注傳統航空強校的專業設置,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都開設了低空經濟相關的專業。
下一步,伴隨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和頒布,相關的職業特點和入職要求也將越來越具體、完備。劉佳昕表示:“歡迎更多專業且熱愛無人機的朋友加入我們,一同陪伴這個行業成長壯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