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天府工匠》第四季解鎖“會跑的無人機”極限救援

    人民網 趙祖樂
    2025年08月29日13:0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錄制現場。節目組供圖
    錄制現場。節目組供圖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具身機器人、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世界,未來產業更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成都依托其深厚的科技底蘊和豐富的創新資源,正圍繞低空經濟、商業航天、量子科技、智能網聯等前沿領域,加速布局產業發展。

    8月28日,《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第四季聚焦未來產業專場,走進成都未來科技城,開啟了一場科技與未來探索的深度對話。

    聚焦未來產業賽道 走進成都未來科技城

    本場錄制的舞臺設立在了成都未來科技城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作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主要承載地,成都未來科技城圍繞低空經濟、商業航天、智能網聯等細分賽道,加快建設“未來翼谷”“未來星谷”“車載智能系統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化科技園區。現已聚集沃飛長空、凌空天行等“鎮園之寶”企業,并著力培育一批創新發展的未來之星企業,是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重要組成部分和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承載地。未來科技城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創新資源,正持續賦能產業發展,助力成都未來產業朝著智能化、融合化、國際化的方向加速邁進,展現出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大場景挑戰 “人形機器人+民航黑科技”給你好看

    本場錄制,節目組精心策劃了四個各具特色的挑戰項目。來自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無人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付貴帶來的挑戰項目叫《生死時速》,該挑戰展現陸空兩棲無人機的極限救援。節目組模擬人員被困,付貴老師團隊研發的陸空兩棲智能無人機自主穿越復雜地形,找到并協助被困人員逃生。挑戰中,無人機需在無GNSS環境下依靠3D激光雷達精準定位與建圖,全程自主飛行,且僅有一塊電池,需在3分鐘內完成任務才算成功。該挑戰的亮點在于這款無人機集成了四旋翼和四輪全向雙運動系統,能在不同環境中自由切換陸地和空中模式,展現強大的環境適應性和靈活性。無人機的高性能感知避障能力使其成功穿越狹窄隧道、水池、鐵窗、旋轉刀門等復雜地形,最終協助被困人員脫困,體現當下對未來自動化隧道巡檢和救援技術的前沿探索。

    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CTO 馮振宇參與的挑戰項目叫《拆彈專家》,團隊研發的天行者2號人形機器人將與成都公安拆彈專家協同挑戰,通過遙控操作裝置控制機器人,精準找到并剪除模擬“炸彈”的導線,整個過程驚險刺激。天行者2號作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平臺,55個自由度類人構型深度適配真實場景任務需求。專家通過VR眼鏡獲取機器人視角,操控機器人完成高難度“拆彈”任務,展現人形機器人在危險環境中的巨大應用潛力和價值。

    在《百煉成鋼》的挑戰中,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易非和總體工程師周家倫帶來了幾塊特制鋁板材料,節目組模擬超音速飛行下發動機噴口高溫環境,在鋁板背面緊貼放置香薰蠟燭作為“需要保護的精密元件”,并用火焰猛烈噴射在鋁板涂層上。現場實時顯示噴槍火焰溫度,持續加熱二十秒后移開鋁板,對比三塊香薰蠟燭狀態,鋁板隔熱效果最好且香薰蠟燭不掉落、裝置未被點燃則成功。該挑戰考驗工匠在極端環境下的材料保護和精細操作能力,以及高壓下的快速反應和團隊協作能力。

    中國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何東林會同“凌云航安隊”與“創新領航隊”帶來的挑戰項目叫《大海撈針》,吊車從空中隨機灑下40個大小不一的物件,其中有5個1.2厘米的螺帽,兩隊成員將使用自己研究的邊燈式FOD探測算法,在光電和煙霧干擾情況下,2分鐘內更快更好地探測到螺帽的小組獲勝。該挑戰高度模擬真實機場環境中的FOD探測場景,考驗選手在復雜干擾下的探測算法與協同創新能力,展現未來科技在保障航空安全方面的巨大潛力和應用前景。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