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省級非遺四川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石玉:

    一個時尚美術生埋頭十八年只為修古籍

    2025年08月29日09:49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時尚美術生埋頭十八年只為修古籍

    印象中,文物工作者大多嚴肅沉穩(wěn),風格時尚的吳石玉因此自我調侃“看起來不太像大眾印象中的古籍修復師”。可正是這位看似“不搭調”的從業(yè)者,深耕古籍修復領域十八年,讓近萬葉古籍、書畫起死回生。

    今年,吳石玉獲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四川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位外型亮眼的“文物醫(yī)生”,一邊用指尖延續(xù)文物生命,一邊通過自媒體賬號“修仙女的小古書”向公眾展示古籍修復工作的神秘與美妙。

    “七夕”前夕,吳石玉向記者分享了她與古籍修復工作的緣分。

    與古籍結緣 練就“慢、靜、等”修復心經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吳石玉在杜甫草堂邊長大,母親從事文化工作,耳濡目染下,她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從小學習美術的吳石玉,在大學時選擇了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四川省圖書館,成為一名古籍修復師?!按蟊娨话阋詾椋迯褪窃谘a破洞,但在修復前后會有一些準備,比如修復用紙要跟原書頁的紙張顏色相匹配,這就需要運用到美術功底。”吳石玉說,她的專業(yè)在古籍修復中發(fā)揮了價值。

    吳石玉本以為,新人要先拿樣書練練手,但師承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古籍修復專家袁東玨,甫一入行,她就拿到了真正的古籍:一部清代晚期刻本?!皫煾甘窍肱囵B(yǎng)我們的愛心,鄭重對待每一本古籍?!眳鞘裾f。

    第一次修復,預想中的意外接踵而至:沾水而化的紙張緊貼桌面了,怎么辦?因前人修復后,書頁已經無法打開,是硬拆還是有其他方法?

    吳石玉很急,但師父讓她別急,“師父說,你軟它就硬,你硬它就軟。沾水的紙,用工具輕輕吸走水分,風干后就能揭起。粘連的書頁,用水輕柔化開,也能輕松分離。”而這“慢、靜、等”三個字,也成了她銘記至今的古籍修復心法。

    修書小仙女 用自媒體記錄千年手藝

    2019年,一個自媒體賬號悄然誕生。視頻中,吳石玉穩(wěn)坐修復臺前,清潔、滴補、控水,每一步都精準展示古籍修復的專業(yè)。

    這是吳石玉想做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向網友科普真正的古籍修復。

    “閑時刷視頻發(fā)現,很多所謂的古籍修復,專業(yè)性并不強,甚至在對文物進行破壞?!眳鞘裥南?,其他人能拍,那自己為何不能?說干就干,于是,她注冊了“修仙女的小古書”賬號,并發(fā)布了第一條視頻。

    自媒體賬號,是她傳播古籍修復的重要工具。能處理好很多別人處理不好的古籍,這種自信來自于吳石玉日積月累的經驗和技藝磨練。她敢于在網上打破網友的“刻板印象”,證明時尚靚麗的形象和專業(yè)技術過硬,并不沖突。

    令吳石玉沒想到的是,這個她心中的冷門專業(yè),居然得到網友的熱情關注,“這讓我發(fā)現這項工作更多的意義?!?/p>

    七夕曬書忙:傳承古籍修復需要新力量

    作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是吳石玉的職責所在。截至目前,全國古籍修復人才從不足百人增加到上千人,但相對于數以千萬計的待修復古籍而言,還是捉襟見肘。

    如何更好推廣古籍修復,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除了網絡科普,線下的活動吳石玉也沒閑著。雙胞胎女兒還在幼兒園時,她便走進校園,為孩子們開設古籍修復科普小課堂?!八齻兩狭诵W,還很自豪地給同學們介紹,我的媽媽是‘書醫(yī)生’,是修復古籍的,我也應邀去給大一點的孩子們講授古籍修復?!眳鞘裥χ貞洝?/p>

    線上的趣味傳播,線下的科普活動,讓吳石玉斗志滿滿,“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她說。只有吸引更多人對古籍修復產生興趣,才能為這個行業(yè)帶來新生力量。

    又是一年曬書日,吳石玉也準備參與到“曬書節(jié)”宣傳中。

    “傳統(tǒng)的七夕曬書,與我們現在古籍保護提出的‘預防性保護’不謀而合?!眳鞘裾f,現在她要做的,除了修復古籍,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古籍保護利用和優(yōu)秀文化傳承弘揚中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