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有447家醫療機構設置健康體重管理門診

●將健康體重管理工作提升到健康四川建設的高度,大力推廣使用控油壺、限鹽勺、體重秤、腰圍尺等實用管理工具
●定期組織開展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發布“四川省健康體重管理資源地圖”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是亮點之一,重視引導個人樹立和踐行主動健康理念,踐行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
備受關注的《四川省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簡稱《條例》)經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條例》有哪些亮點?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8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負責人、省直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體重管理寫入《條例》
推廣控油壺、限鹽勺、腰圍尺等工具
《條例》的一大亮點是對體重管理的關注。針對成人和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問題,四川會推出哪些干預和支持措施?未來的體重管理門診會如何運作?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冰介紹,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慢性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最近一輪(2018年度)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顯示,四川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58%、13.83%。2024年以來國家啟動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條例》專門就體重管理進行了制度安排。
下一步,四川將重點從4個方面幫助大家管好體重。
制發《四川省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實施方案(2025—2030年)》,將健康體重管理工作提升到健康四川建設的高度,與健康四川18項專項行動一體推進。定期編制發布體重管理權威信息,持續開展科普宣教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等“九進”活動,引導個人通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科學動態管好體重。
加強健康支持環境建設,組織開展健康城市、健康鄉鎮等創建活動,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和健身設施配備管理;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和“健走天府·萬步有約”等體重管理年系列活動,大力推廣使用控油壺、限鹽勺、體重秤、腰圍尺等實用管理工具。
定期組織開展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對嬰幼兒、中小學生、孕產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實施營養干預和合理膳食指導。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為群眾提供專業指導。
鼓勵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置健康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門診。目前,全省共有447家醫療機構已設置健康體重管理門診。為方便群眾查詢,發布了“四川省健康體重管理資源地圖”,登錄健康四川官微、川觀新聞相關小程序,即可查詢醫療機構信息。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可為群眾提供健康體重管理相關咨詢評估、臨床營養、運動康復等專業指導和支持,為肥胖癥、營養代謝障礙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為合并并發癥患者提供專科診療。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確定每年4月為“健康四川活動月”
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建群對《條例》亮點作了介紹。
《條例》注重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治理格局、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治療、護理、康復等健康服務。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是《條例》亮點之一。《條例》明確,將健康教育納入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相關規劃;每年4月為“健康四川活動月”,集中組織開展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活動;建立健康信息發布與監測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科學、準確、權威的健康信息,重視引導個人樹立和踐行主動健康理念,踐行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
《條例》特別注重強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加強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增加對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包括規定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機制,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為未成年人營造更加良好的網絡環境,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設置未成年人模式,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開展巡回醫療、護理等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等。
近期,四川正值秋雨季節,高溫高濕環境適宜蚊媒孳生并帶來疾病傳播風險。《條例》將在預防控制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方面怎樣發揮作用?李冰介紹,四川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廣泛社會動員,筑牢群防群控屏障。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的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落實傳染病防控“四方責任”(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加強愛國衛生與基層治理工作融合,利用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網絡,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加強科普宣傳,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水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大蚊媒傳染病危害、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知識的科普宣傳,倡導居民踐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斷提升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
強化病媒生物防制,降低傳染病傳播風險。遵循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防制、生物防制為輔的原則,動員全社會積極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徹底清理衛生死角和積存垃圾,消除蚊蟲等病媒生物孳生環境,降低傳染病傳播風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