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綿竹:早稻育秧“工廠化” 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

近段時間,德陽綿竹各種植大戶緊鑼密鼓搶抓時節,有序開展早稻育秧工作,一臺臺高速運轉的育秧流水線,奏響了春耕生產“前奏曲”。
3月19日,天剛蒙蒙亮,富新鎮村民盧強便來到貴豐家庭農場育秧大棚上班,“我們一天工作8個小時,一小時要裝盤800個,這幾天正是最忙的時候。”育秧流水線上,盧強與工人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早稻育秧作業。
傳送帶上,一個個育秧盤快速下線后,工人們隨即放置到育秧大棚內催芽。“我們今天剛開始進行第一批早稻育秧,一條流水線一天可育秧6400盤,移栽水稻280畝,首批育秧計劃移栽1000畝。4月中旬,我們將進行第二批育秧,計劃移栽水稻4000畝。”貴豐家庭農場江國平說,與傳統的人工育秧相比,通過機械化培育出來的秧苗能有效避開“倒春寒”、干旱少雨等不良因素,還能大幅縮短育秧時間,節約生產成本。培育出來的秧苗品質更高,真正實現了低耗能、高產出、高效益。
3月20日上午9點,什地鎮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內,伴隨著機器的咔嗒聲,育秧盤通過育秧設備,一次性完成了鋪土、播種、澆水、覆土、出盤等工序。另一旁,育好的秧盤整齊排放,由叉車統一運送到旁邊的大棚中。
該合作社主要采用“工廠化”集中育秧,將播種后的育秧盤置于適宜稻種發芽的暗環境下,進行“疊盤”,再用薄膜蓋嚴來克服天氣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秧苗生長品質。
“我們早稻育秧計劃移栽3000畝,不僅能滿足附近農戶所需,也能為周邊鎮村種植大戶培育秧苗。”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強說,他們將結合春耕實際,組織農戶抓緊整理農田,根據水稻不同生育階段和生產特點,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春耕生產工作按時推進。
為提高水稻育秧的質量和效率,近年來,德陽綿竹市以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育秧主體,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工廠化”生產,讓現代科技助力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同時,相關部門還通過加強春耕備耕指導、農資儲備等,全力抓好春耕備耕生產工作,為全年糧食增產、農業增效提供有力保障。(周韻、尹翔)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