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非遺、采摘、美食聯動 涼山德昌鄉村振興“破圈密碼”巴適

    2025年04月14日14:4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活動現場。花雪菲攝
    活動現場。花雪菲攝

    四月的涼山州德昌縣,桑田疊翠,櫻桃綴紅。4月12日,一場以“非遺+美食+采摘”的春日盛宴在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火熱開啟。傈僳族傳統歌舞與非遺技藝的碰撞、千畝果園與百桌兔宴的交融,讓這座川南小城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非遺來了:

    手藝人的“魔法手作”

    文化創意集市上,非遺攤位與網紅游戲比鄰而居。年輕游客參與“射弩”“蒙眼擊鑼”贏非遺手工挑戰,非遺技藝瞬間變身“網紅游戲”;孩子們圍著“一線繩編織”攤位,將五彩絨線編成彩帶。

    游客用游戲積分兌換手作體驗,指尖觸碰的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的溫度。

    在手工體驗區,傈僳族手藝人熊國秀正教游客專注地編織健彌(傈僳語意為“猴娃”)掛件,絲線在她指尖翻飛,轉眼間便化作一只靈動的“猴娃”。“每一針一線都是祖輩傳下的智慧,”熊國秀向圍觀的游客介紹,“現在年輕人也愛學,旁邊還有竹編手提小燈制作,晚上能發光。”

    夜幕降臨,篝火熊熊燃起。傈僳族兒女身著傳統服飾,帶領游客跳起“嘎且且撒勒舞”,火光映紅了笑臉,古老的歌謠在山谷回蕩。“舞蹈動作模仿耕種、豐收,傳遞著對土地的敬畏,”領舞者解釋道。

    游客們手拉手加入,火光映著笑臉,仿佛穿越千年與先祖共慶豐收。

    舌尖“燃”了:

    一只兔子的百變江湖

    “兔肉還能做菠蘿兔?真是開了眼界!”游客張先生對著一桌兔宴連連驚嘆。十道兔肉菜品擺成“麻辣星球”,冷吃兔、泡椒兔、手撕兔香氣撲鼻,菠蘿兔以酸甜果香征服味蕾。

    主廚羅鳳英揭秘:“我們是樂山的專業烹飪團隊,搭配德昌金希兔場優質肉兔,制作的菜肴麻辣鮮香獨一無二。”百桌兔宴座無虛席,活動期間兔宴及周邊銷售額達10余萬元。

    為讓更多食客嘗鮮,德昌同步推出“手撕兔肉干”,這款產品沿襲德昌板鴨干的傳統制作工藝,選用金希兔場的優質肉兔,經腌制、風干等工序精制而成,并創新推出麻辣與五香兩種口味,精準契合攀西地區食客的味蕾偏好。

    果園“樂”了 產業“火”了

    德昌探索出鄉村振興“破圈密碼”

    在角半溝旅游度假區的果園里,櫻桃掛滿枝頭,桑葚紫得發亮,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體驗采摘的樂趣。他們或踮起腳尖,或彎腰細尋,每摘下一顆果實都伴隨著歡聲笑語。小朋友們興奮地在果林間追逐嬉戲,家長們則忙著拍照留念,記錄下這份春日里的親子時光。

    此外,活動還設置了農產品展銷區,德昌的特色農產品如桑葚酒、櫻桃干等琳瑯滿目,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選購。展銷區不僅為當地農戶提供了銷售平臺,也促進了德昌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

    這個春天,德昌用非遺、美食、采摘編織出一張“多巴胺網絡”——古老技藝煥發新生,農田果園化身快樂工廠。德昌的實踐印證了“文化+產業”的加成效應。非遺技藝融入現代設計,成為旅游商品;傳統農耕升級體驗經濟,吸引城市客群;一只兔子從食材變為產品,帶動了養殖、加工、餐飲等全產業鏈發展。

    “這次活動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黨委書記李波表示,“我們將繼續挖掘本地文化資源,結合金希兔場等現代農業,打造更多特色農文旅項目,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摘的是果子,品的是文化,暖的是人心。”當篝火漸熄,桑葚染紫了游客的指尖,德昌的故事仍在續寫。(崔雪、花雪菲)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