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第九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青白江區分會場活動開幕

    2025年06月01日09: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非洲娃”張文。青白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非洲娃”張文。青白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成都6月1日電 (趙祖樂)5月31日,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青白江區分會場活動在城廂古城開幕。

    本次活動以“非遺匯城廂·絲路聯世界”為主題,依托“古蜀韻·絲路情·國際范”本地文化特質,通過非遺巡游、非遺市集、互動體驗等系列活動,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斯洛伐克、阿爾及利亞、墨西哥等國家的300余名非遺表演者,全方位展現非遺多元魅力,讓中國風采、異國風情在青白江并蒂綻放。

    國潮+國際范 奏響非遺交融樂章

    活動采用“1+3+N”模式,即1場啟幕演出、3大主題活動(非遺巡游活動、國際非遺表演、國際非遺市集展示展銷體驗)及N個配套體驗活動。

    小南街主舞臺上,中國戲曲舞蹈《翎戲芙蓉》以翎子為魂、芙蓉為韻,演繹巴蜀文化的靈動;斯洛伐克舞蹈的奔放與阿爾及利亞音樂的悠揚交相輝映,展現中外藝術對話的獨特魅力。

    江西會館內,德國、西班牙廚師與川菜大師同臺呈現“舌尖上的非遺對話”。

    非遺巡游中,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民俗舞蹈、板凳龍、城廂過街連簫等12支隊伍穿行古城街巷,繪就流動的世界非遺長卷。

    國際非遺市集上,泰國木雕、越南絲綢、土耳其馬賽克燈等8個國際非遺項目與藏羌刺繡、綿竹年畫、城廂木雕等29項國內技藝比鄰而展,搭建非遺“活態傳承”生動圖景。

    網絡達人表演環節,“非洲娃”張文的《功夫茶》行云流水;“洋娃娃”賀思蕊的川劇變臉驚艷四座,與本土“小梅花獎”得主蔣金津的互動更將氣氛推向高潮。

    沉浸+互動 激活非遺傳承活力

    活動期間,恰逢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雙節同慶,為了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歡樂和美好,現場還設置了街頭藝術表演、國風傳統小游戲、非遺研學拓展等一系列可看、可玩、可學、可購的活動。

    街頭藝術表演中,巴西小提琴合奏與高蹺小丑巡游點燃古城歡樂氛圍;長寧驛站的投壺蹴鞠、小南街的包粽子體驗,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繡川書院的拜師禮、青融創小院的非遺手作工坊,則為青少年開啟了一扇觸摸傳統文化的窗口。

    “非常震撼!在城廂古城舉辦非遺節本身就是絕妙創意。活動巧妙融合中國傳統技藝與全球多元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斯洛文尼亞伊德利亞市市長托馬仕·文切爾感慨道。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華珍則表示,城廂古城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希望未來能搭建更多類似的交流平臺,讓藏羌織繡這門古老的刺繡技藝被更多人認識和傳承,進而推動傳統非遺項目的繁榮發展。

    非遺+國際樞紐 創新中國故事全球表達

    成都市青白江區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所在地和中歐班列(成渝)始發地,坐擁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等多塊“金字招牌”,亞蓉歐國家(商品)館集群已落地意大利、法國等35個國家(商品)館,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商貿往來、文化交流頻繁。

    毗鄰成都國際鐵路港一公里的城廂古城,始于兩漢、興于宋元、盛于明清、延于當今,是生動展現“老成都、國際范”的城市會客廳,中西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據悉,下一步,成都市青白江區將依托國際陸港“大通道”資源優勢,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持續推動多元文明交流互鑒,在擦亮巴蜀文旅品牌中“打頭陣”,以非遺為橋梁紐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四川聲音,為助力成都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奮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貢獻青白江力量。

    (責編:高紅霞、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