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料來自南美、市場面向歐美

    全國最大魚油出口企業在四川

    2025年07月15日08:0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從領跑業內到家喻戶曉,位于德陽什邡市的四川欣美加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欣美加)只隔著一次海關數據發布。

    2024年3月,成都海關公布前2月外貿數據,提及四川魚油出口值居全國第一。生產在內陸省份,原料來自南美洲的秘魯,市場主要面向歐美——令人好奇的操作,使全國最大的精制魚油生產和出口企業欣美加“藏不住”了。

    隨著這一數據持續“上新”,欣美加董事長尤洪雨的電話響個不停,采訪的、求證的、對接的……好不熱鬧。“其實我們多年來年魚油出口一直穩居全省榜首。”尤洪雨說。

    此刻,萬里之外,秘魯漁場本季的捕撈已近尾聲,生于深海的金槍魚、鳳尾魚等為什么“游”到天府之國?欣美加如何在不那么出名的細分行業中拔得頭籌,原料、市場“兩頭在外”的模式可靠嗎?

    面對川觀智庫省情研究所、川觀縣域經濟智庫的采訪,在媒體上鮮有露面的尤洪雨打開了話匣子。

    先有市場再有工廠

    在四川切入精制魚油的邏輯

    尤洪雨是“70后”,黑龍江漢子,早年在媒體和金融單位工作,后來離職專注國際貿易,一直活躍在醫藥大健康領域。 為什么是四川?這事發生在15年前。他的團隊與國外企業建立穩定貿易關系后,時常被問到“有沒有魚油”。放眼四川,這里擁有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除了沙漠和海洋,而魚油的天然寶藏恰恰在深海。但是,當“有沒有更好的魚油”不斷在耳邊響起,尤洪雨覺得必須要有,送到手的生意還能不做?

    “先有市場、再有工廠”,他和團隊進軍魚油產業有著不同的邏輯起點。當時沿海省份的魚油廠家數量不多,產能小、魚油純度低,無法滿足國外對高端食品級和藥品級魚油的需求,尤洪雨決定帶領團隊自己干,從純貿易邁入制造業。支撐他信念的還有一個判斷:“中間商貿易會越做越難,必須提前布局謀轉型。”

    原料魚油的來源很快找到,秘魯漁業資源豐富,秘魯漁場是全球四大漁場之一,以盛產鳳尾魚聞名。問題來了:既然原料靠進口,工廠建在沿海不更省錢?

    先算物流賬。欣美加的原料由上海入境,從上海到四川,物流成本平均每公斤0.8元,如果以萬噸計,這筆開支確實不菲。

    再算綜合賬。粗魚油進口價幾十元一斤,經過蒸餾、精餾等工藝提純后,價值實現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增加。四川工業用地價格、人力成本等遠低于沿海,在四川投資還能享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稅收優惠政策,這樣一比,物流成本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遠渡重洋,秘魯深海魚“游”到了四川。

    企業主導產學研合作

    “門外漢”構建技術壁壘的路徑

    魚油的核心價值在于Omega-3的組分(主要是EPA和DHA)。只有把粗油提純為EPA/ DHA純度更高的精制魚油,才算真正拿到全球精制魚油行業的入場券。這一步,尤洪雨和團隊走得極為艱難。 魚油制造是有技術壁壘的小眾行業,先進的提純工藝和高端設備是買不來的。好在中國魚油產業有一定積累,尤洪雨的團隊“集百家之長”攢出一條生產線,依靠基礎工藝先把低純度的產品生產出來,隨后找到一家成果待轉化的研究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團隊咬牙投入兩三百萬元,卻收效甚微,幾乎打了水漂。

    “這可是十幾年前,那時工資才多高?”尤洪雨倍感壓力。他也在反思,為什么數據在實驗室有效,到了生產線就失靈了?高昂的“學費”讓他意識到建強企業技術團隊的重要性,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才能針對性打通創新“最后一公里”。

    有的人被失敗擊垮,而有的人則從失敗中收獲了方法。欣美加改造一套關鍵設備時,試圖將一個指標降至設備設計制造廠家的極限水平以下,國內一些機構表示無法實現,國外技術公司愿意嘗試但結果不保證,至少排隊等一年才開始實驗。

    欣美加想到了一個辦法,發出“英雄帖”,把企業研發部門、科研機構、設備廠商、“海歸”技術企業等聚集在一起聯合攻關,用兩年時間把這一指標做到了極致,解決了高純度魚油批量化生產的難題。

    欣美加魚油提純度達到98%,一個曾被國外技術壁壘隔絕的企業,最終用技術構建了自己的“護城河”。等欣美加以“0”缺陷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場檢查,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日本、韓國相關審核和獲得歐洲藥品適應性證書的魚油生產商,距離尤洪雨和團隊萌發夢想已過去10多年。

    “游”到四川的深海魚,從此蝶變為高附加值的產品,“游”向86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在全球眾多知名保健品廠商的采購名單中。

    把“迭代”變成動態

    突破天花板,邁上價值鏈高端

    憑借魚油提純“絕活”,欣美加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選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隨著出口業績激增,欣美加成為什邡市的納稅大戶。

    魚油出口做到全國第一,是不是從此高枕無憂了?尤洪雨說,這個行業是“靠天吃飯”。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增高,影響金槍魚、鳳尾魚的產量和品質,“就怕產能吃不飽。”

    目前,欣美加的原料魚油精制能力達到每年3萬噸。特別是二期項目建成智能化產線后,產能是傳統工藝的7到10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今年秘魯漁場喜獲豐收,欣美加已經完成夏季原料的進口,讓團隊松了口氣。

    尤洪雨喜歡使用一個詞——“迭代”。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10億元,其中85%為出口收入,而出口額的20%由藥品級魚油貢獻。藥品級魚油對純化技術、質量控制等有著嚴苛的要求,代表了魚油行業的天花板,其價值是食品級魚油的3到4倍。做過貿易的他養成了敏銳的嗅覺,隨時留意相關醫藥企業的需求和動向,以期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提高藥品級魚油的貢獻比。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動蕩。北美市場對欣美加極為重要,4月份公司幾乎沒有對美出口。隨著中美達成重要共識,欣美加逐步恢復北美市場出口,有些客戶迫不及待棄用海運改用航空運輸。在此背景下,上半年欣美加魚油出口量與去年同期持平,殊為不易。

    創業20多年,尤洪雨最看重的是人。擁有技術壁壘和不斷儲備新技術的企業可能被“挖墻腳”,對此,欣美加采取了3個做法:核心員工持股,共享企業發展紅利;不錄用親屬,避免成為“家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不放在一個籃子里。

    他希望企業是充滿活力的魚,“游”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守帥 游飛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