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產融合作大會繼續在川舉辦,帶來哪些新機遇?
引來金融“活水”助力產業“向新”

數據
目前
全省共有規模以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3000余戶
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5.2%左右
有100余戶企業的年生產規模超過10億元
全省179個A股上市公司中,有46家是專精特新企業
今年上半年
全省專精特新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
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屏幕上飛舞的鳳凰,色彩斑斕,光彩奪目。7月24日,2025(第二屆)產融合作大會在宜賓開幕。成果展上,成都辰顯光電有限公司的全球首款量產P0.7 TFT基Micro-LED商用顯示屏吸引了不少與會者目光。
這款顯示屏背后,是金融“活水”滋潤產業“沃土”的故事。“Micro-LED技術商業化推進長期以來面臨挑戰,從中試研發到產品量產,每道難關的突破,都有國有投資運營平臺等力量的托舉。”辰顯光電公共事務總監付超凡回憶。
金融助力產業“發新芽、成大樹”并非個例。兩年前,同樣在四川舉辦的第一屆產融合作大會,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金服”高層次交流平臺,涌現出一批產融合作成功經驗,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時隔兩年,“活水”潤“沃土”的故事,迎來新篇章。
更“吸金”的領域
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領域,已成為產融合作一大重點
本次大會期間,18個四川省重點產融合作項目簽約。其中,四川省科技創新投資集團與眉山產投基金完成規模5億元的四川未來創興股權投資基金簽約。
“從去年12月揭牌成立以來,我們總共發起新設3支基金,規模合計30億元,重點關注科技創新領域。”四川省科技創新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張志強介紹,四川未來創興股權投資基金是該集團按照市場化方式參與遴選設立的首支產業基金,基金投資布局方向是低空經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領域。
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領域,已成為產融合作的一大重點。對于在前沿賽道上奔跑的企業而言,這就像一場“及時雨”。“金融資本作為關鍵賦能要素,可持續驅動技術創新突破,加速產業躍升進程。”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表示。
以辰顯光電為例。新型顯示行業具有重資產、長周期、人才密度高等特點,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在最艱難的中試階段,正是四川的省市國有投資運營平臺近11億元的投資,讓辰顯光電能夠松口氣,將精力更集中于技術工藝攻關,于業內率先點亮TFT基Micro-LED量產線并實現量產。
會場內的故事只是一個切片。7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發布的上半年四川金融成績單顯示,上半年,四川制造業領域的中長期貸款穩步增長,實際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13%。
更“向新”的探索
四川產融合作處在“量增”向“質升”轉型的關鍵期,通過此次大會搭建的長期性、持續性產融合作平臺,相信未來將繼續突破薄弱環節,成為中西部產融協同發展的標桿
“科創企業發展面臨的資金難題,在本次大會上,我們看到了更多解決路徑。”本次大會發布的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培育信息系統,就是讓付超凡感到驚喜的內容之一。該系統是全國首個專注于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服務的綜合培育平臺。
目前,全省共有規模以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3000余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5.2%左右,有100余戶企業的年生產規模超過1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專精特新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在四川,全省179個A股上市公司中,有46家是專精特新企業。
“針對四川專精特新企業,我們專門推出定制產品和優惠的貸款利率,同時為企業定制專屬的金融服務方案。”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侯建國介紹,針對科技型企業,通過設置專門機構、組建專門隊伍、打造審批綠色通道、推出專屬產品、搭建專屬生態圈等,全方位解決融資難等問題。
圍繞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相關場景,本次大會發布首批“支持新型工業化創新金融產品矩陣”,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制造e貸”、中國農業銀行“先進制造業貸”等15款金融產品。同時,大會還發布“中試保融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這是中國銀行和中國人保通過“銀保聯動”首創推出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旨在助推中試“加速跑”。
“四川產融合作處在‘量增’向‘質升’轉型的關鍵期,通過此次大會搭建的長期性、持續性產融合作平臺,相信未來將繼續突破薄弱環節,成為中西部產融協同發展的標桿。”張志強介紹,四川省科創投資集團將圍繞四川省重點產業鏈,關注全國范圍內的鏈主和鏈屬企業,力爭招引入川,助力四川省重點產業建圈強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