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城市更新,以“精準施策”的溫度打磨出大美廣元的質感

    2025年08月12日09:5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廣元,依山傍水之城,雄關漫道的鐵馬秋風與市井街巷的人間煙火交織綿延。新時代浪潮奔涌,怎樣讓斑駁的老街巷重新煥發活力?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建構中守護文化根脈?這不僅關乎城市發展的方向,更是一項考驗智慧與擔當的精細工程。

    更新改造既有建筑35.2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713個、加裝電梯數量605部、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740.25公里、中心城區改造城市道路36.7公里……自深入推進城市更新以來,廣元市始終堅持儲備一批、改造一批、投用一批原則,讓空間改造真正服務于城市長遠發展,一批老街小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繁榮。

    精微落筆,昔日痛點變成今日亮點

    城市更新,落筆在精微,成章于氣象。

    “兩江四岸”。廣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兩江四岸”。廣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8月8日,市城區北街施工圍擋里,鋼筋碰撞聲與焊接機嗡鳴聲充斥耳畔,悶熱籠罩著工地,建筑工人們弓著背,驕陽炙烤著脊背,豆大的汗珠滴落在鋼材上,留下了一塊水漬。

    作為市城區老城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重要建設內容,南街北街提升改造工程肩負著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使命。“地磚破損,下雨一踩,濺一鞋子臟水。”“北街路面坑坑洼洼,騎車抖得很。”一些市民曾通過12345熱線等渠道,反映該路段存在道路破損、雨污混流等問題。

    積極推進街道提升改造,即是市委、市政府回應群眾期盼的一個縮影。南街北街提升改造工程已于今年7月下旬進場施工,目前正加速推進,預計今年10月中旬前完工。

    除了路面的鋪筑,地下管網遷改與保護等“看不見的工程”才是決定施工進度的關鍵。狹窄作業面內,施工人員需要兼顧安全和對居民生活影響,常常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基于此,該項目施工單位采用人行道、車行道分段施工,并盡可能壓縮工期。

    “通過改造一條路,讓管網、綠化、路燈全部升級,盡可能減少‘今天挖明天填’的情況,更好契合城市發展需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更新科科長楊濤指著已完工的上河街、下河街改造圖紙說。

    這種“按需施策”的智慧貫穿于城市更新始終。兩年前,蜀門北路改造施工時,有些商戶擔心施工對經營影響大。施工單位采用“白+黑”、交叉作業的方式,大幅縮短工期。如今,這里樹影婆娑,“面子”更靚麗,“里子”更舒心。蜀門市場商戶母秀蓮笑稱:“改造后客人多了,那段時間的‘等待’是值得的。”

    2023年,該市出臺《廣元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廣元市城市有機更新的實施意見》,完成了《廣元市老城片區城市更新綜合規劃》,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更關鍵的是,這份文件絕非“閉門造車”的產物。5525份居民問卷、1616份社區提案,將“停車難”“管網堵”“出行擠”等城市痛點,轉化為338個項目清單,496.76億元的“更新菜單”由此誕生。

    品質提升,城市長成了百姓想要的模樣

    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涂脂抹粉”,更不是“大拆大建”。

    在市城區興安路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們正在進行溝槽開挖和雨污管網敷設。現場負責人何鴻介紹:“這次改造一次性解決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訊的管線問題。”這種全域思維,讓城市更新從“頭痛醫頭”轉向“標本兼治”。

    “干一片、美一片”的片區統籌理念,正在改變城市的空間邏輯。利州東路、蜀門南路、蜀門北路等20條干道的成功改造,打破了路面翻新局限,地下管網、綠化景觀、交安設施實現系統升級。

    站在鳳凰山公園俯瞰,嘉陵江與南河交匯處的“兩江四岸”宛如一條翡翠項鏈,這條12公里長的濱水長廊經過海綿化改造后,不僅提升了防洪能力,更串聯起5個主題公園和“一帶八線十區”的燈光秀線。

    夜幕降臨,五彩的燈光與江面斑斕的倒影交相輝映。“以前這里是雜草灘,現在成了我們的‘交友會客廳’。”市民張雪婷帶著孩子在親水平臺玩耍,忍不住贊嘆道。

    口袋公園的“見縫插綠”更顯巧思。廣元市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旁的空地,被改造成融蜀道文化與海綿功能于一體的休憩空間。這樣的“綠色明珠”在中心城區已建成58個,3.367萬平方米的綠化空間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海綿工程真是給這里提了不少人氣。”在附近開店的王偉笑著說,“透水地面能‘喝水’,雨水花園藏著景,天氣適宜的時候,老人、小孩都愛來這里,來來往往的人多了,我的生意也更好了。”

    今年廣元市城市更新重點項目清單上,品質提升的脈絡更加清晰。165個老舊小區改造將讓更多家庭實現“住有優居”,利州區快樂青巖片區、寶輪鄧家槽片區等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已完成東壩、雪峰、萬緣片區71.84公里污水管網檢測,有針對性的更新改造讓“一江清水出廣元”的承諾更加堅實。

    接下來,廣元市將加快推進“兩江四岸”綜合提升改造收尾工作,以及興安路改造、主城區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建設等,及時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歷史文脈,在城市更新中自然賡續

    城市文脈是城市演進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歷史文化印記,是城市的“根”和“魂”。

    在劍閣縣普安鎮歷史文化街區,“老字號”建筑群正通過“微整容”煥新顏。“沒搞大拆大建,要讓老手藝在老房子里‘活’下來。”劍閣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楊定興介紹,這種“修舊如故”的理念,讓歷史文脈在更新中自然賡續。

    聚焦省級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著眼文保修繕資金……近年來,廣元市不斷爭取各類資金支持,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的保護及活化利用,逐步補齊昭化、旺蒼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基礎設施短板。

    南街北街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現場。梁慧芳供圖

    南街北街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現場。梁慧芳供圖

    同時,錨定城市更新方向,確定以“一路兩街九巷”、文化旅游設施及老舊小區改造為核心的市城區老城片區更新思路,讓文脈傳承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在蜀門北路改造時,就特意保留了沿街部分特色。

    文化地標重塑同樣亮眼。通過整合海綿城市建設資金,市城區鳳翔樓、老鐵橋等完成提升,沿江建筑風貌同步優化,這些“老物件”成了市民拍照打卡的網紅地,指尖觸碰間便能感知城市的記憶年輪。煙波街、政府街等7條海綿街區的改造,更讓歷史肌理與現代功能有機融合。

    南街北街改造則是文化與實用的精妙平衡。進場后,施工單位分段推進,力爭廣元女兒節前不影響商戶經營。改造完成后,雨污分流、電力下地等“里子”工程將進一步筑牢民生根基,北街小學門口的卡通路面標線將增添童趣,港灣式公交站讓老街既存古韻又具活力。

    未來藍圖上,文化與發展仍將并肩前行。蜀門北路地下停車場計劃2026年開工,將新增200個車位,地面同步建成景觀廣場,為城市增添生態之美。正如楊濤所言:“城市更新不是抹去歷史,而是讓老城區在新時代‘活’出滋味。”

    城市更新,讓每一個穿梭在街巷間的人,都能撞見一座人文底蘊深植、詩意與煙火交織的宜居宜業之城。從老人眼角舒展的笑意到孩童足下嶄新的路面,城市更新正以“精準施策”的溫度,細細打磨出大美廣元的質感。(梁慧芳)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