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微短劇風口下 又一騙局精準“圍獵”老年人

    月入過萬?短劇推廣就是智商稅

    2025年08月12日10:24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月入過萬?短劇推廣就是智商稅

      “京東百萬年薪招聘短劇運營”的消息剛引發熱議,一些培訓機構就將目光盯上了老年人。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冒出不少短劇推廣速成班,打著“零門檻”“70歲老人都能做”的幌子面向銀發群體招生。然而,當老人們交了數千元授權費后,等來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引誘

      學習短劇推廣 輕松月入六千

      今年5月,61歲的李阿姨在短視頻平臺刷進一個“短劇實操”直播間。主播宣稱,免費收徒,手把手教實操技能,“副業輕松月入好幾千塊”。李阿姨不禁為之心動,“干脆試試,萬一能多賺點養老金呢。”

      與李阿姨有著類似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數。記者調查發現,短視頻平臺上,宣稱學“短劇推廣”輕松賺錢的廣告比比皆是。

      “年初干短劇,年底開大奔,不需要剪輯,AI一鍵生成,動動手指就發布……”8月1日,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刷到一則極有誘惑力的廣告,點擊后進入一個直播間。主播一邊演示短劇自動剪輯,一邊介紹:“免費送課程資料包,零基礎輕松上手!”

      可是,想領取免費資料并非易事。那位主播指引路徑——點擊直播間彈出的賬號鏈接或關注“排名第一”的某位觀眾主頁,加入賬號關聯的公開群才能領取。按照提示,記者先后點擊關注了16個直播間的賬號,方才加入群聊,結果群內分享的“課程資料”卡片,最終都跳轉至企業微信,要求記者添加好友。

      添加好友后,一名自稱“年度優秀短劇推廣導師”的“阿雅導師”,開始向記者推薦三天培訓課程。“專為零基礎小白設計,聽話照做就能掌握技能!”她信誓旦旦表示,每晚觀看直播課,三天就能掌握核心技能,“短劇是普通人最佳副業,跟著學每月能多賺五六千元”。

      為證明自己的說法,“阿雅導師”發來一份模仿紅頭文件樣式的“課前必讀資料包”,文件充斥“國家扶持項目”“月入5000+”等醒目字眼,鼓吹這是門檻低、競爭小的“藍海”,單日收益上千元的大有人在,課程含別處學不到的干貨。

      隨后,記者又添加了一個“新宇老師”,其所用話術如出一轍。“國家鼓勵資本入場,去年短劇推廣者人均年薪30萬,今年還在成倍增長,肉多狼少!”記者剛加上微信,“新宇老師”便發來“2025年最新短劇工具素材包”,承諾零基礎速成,手把手教實操,“學成后有機會每月提升2000元到2萬元的副業收入”。

      入坑

      免費只是幌子 授權必須花錢

      記者跟蹤四個短劇推廣培訓群后發現,所謂“免費培訓”純屬幌子。從第一節課開始,課程核心始終圍繞開通短劇授權展開,對實操技巧都避而不談。

      所謂短劇授權,按“阿雅導師”的說法,就是短劇推廣者需獲得短劇出品方的授權才能使用劇集素材。后續操作中,推廣者將帶有分銷鏈接的短劇作品發布至抖音、快手等平臺,用戶可免費觀看前5至11集,若想解鎖后續劇情則需付費。而用戶通過分銷鏈接付費的每筆充值,推廣者都能抽取高額傭金。

      “市面上的所有授權均源自我們,成為一級合作商可享80%至90%專屬傭金。”培訓群中,“阿雅導師”不斷用收益截圖刺激學員:“沒經驗沒基礎,只要你有短劇版權,都不是問題”“拿到授權后做短劇推廣,每個月的收益高的大幾萬,低的也有五六千”“我這里剛畢業一個月的同學兩天就爆了43000多元”。

      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有幾名老人在課程中現身說法。一位73歲的老者稱,曾花費上萬元學習剪輯無果,直到接觸該機構推薦的平臺后,“拿到一級授權后第一個月就賺了5000多元,如今月均收入五六千,老伴看病錢也夠了”。

      不過,短劇授權需要收費,價格在2980元至4880元。對此,“阿雅導師”解釋:“三天培訓免費,但版權費是劇場方定的。”她還承諾說,授權費包含30天導師一對一實操指導,還有不定期小班課且可以幫助遠程操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培訓中還大力推銷“發展下線抽傭”模式,即學員購買授權后,可發展親友作為下線,掛靠在自己的推廣權限下抽傭。“他們所有傭金你都能抽成,抽多少,你自己定。”“阿雅導師”說。

      結局

      3980元授權費 全都打了水漂

      買完授權后就能賺到錢嗎?記者發現,網上有大量學員被騙后的投訴信息,僅黑貓投訴平臺上,與“短劇推廣”有關的投訴就多達1848條。

      年近60歲的賀阿姨就是一位受害者。不久前,她被某短視頻平臺上“短劇推廣快速變現”的廣告吸引,隨后被拉入一個微信群聽課。群內不斷鼓吹“月入萬元不是夢”,聲稱只要購買數千元的一級授權并跟學,不出一個月就能出單。于是,賀阿姨先是交了300元定金,繼而補足了3680元授權費,總計支付3980元。

      按照機構指引,賀阿姨用指定小程序剪輯短劇并掛上分銷鏈接,結果在抖音平臺因違規無法發布,而在快手平臺則無人觀看。“根本沒什么流量,收入更是沒見著。”她向承諾“全程陪跑、一對一指導”的老師求助,對方只是把她拉進更多的“實操訓練群”。在這些群里,每節課都在推銷新的剪輯軟件,每款報價都高達上千元。

      之前,培訓機構承諾的“不剪輯視頻也能通過轉售一級授權回本”更是空談。“哪有什么二次售賣的渠道?”賀阿姨說,“交錢后就再沒人提這事兒了。”

      71歲的張大爺也是被“短劇推廣”的暴利宣傳迷了眼。他在手機上頻繁刷到“免費培訓、輕松賺錢”的廣告,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跟著一位“導師”聽了幾節免費課。課上,這位“導師”極力鼓吹“70多歲也能月入過萬”,讓張大爺心動不已,用花唄分期支付了4580元的授權費。

      按照這位“導師”教的方法堅持操作了一個多月,張大爺只得到70多元的收入。“這才明白上當了!”他說,聯系那個“導師”退款時,才發現自己早就被拉黑了。

      在記者所在的一個培訓群里,也不時有老學員加入進來,稱自己已上過當,讓新學員不要相信。但是,很快就被群主當作“搗亂人員”踢出群,不做任何回應。

      起底

      承諾全額退費 只是一紙空談

      記者發現,多個培訓群反復承諾“簽合同具法律效力,無收益退全款”“100%出單包變現,不出單全額退費”,但真待老人以無收益為由要求退款時,對方卻變了一副嘴臉。

      有老人反映,參與推廣一個月后,哪怕小程序只顯示幾塊錢收益,機構就咬定“已出單有收益”拒絕退款,聲稱“流量收益也算收益”。此外,培訓均全程采用私域直播,課程結束后內容自動消失,老人想要維權往往缺乏證據。賀阿姨表示,自己退費被拒后,曾尋找法院在線立案,但因證據不全被駁回。

      貓膩就藏在合同里。當記者被“阿雅導師”私信推銷時,對方僅甩出支付鏈接,聲稱“付完款再安排合同發票”,對條款細節避而不談。在記者一再要求下,“阿雅導師”才出示了一份“短劇推廣實戰訓練營”合同范本。

      合同條款寫著:培訓結束后機構不對培訓內容及培訓成果承擔任何責任;學員若獲得包括流量等收益后要求退款,機構無需退費;若學員未按要求運營賬號,費用照樣不退。同時,服務期間,即便付款后立即退課也要被“三重扣費”——先扣40%授權費,再按每天100元收取服務費,最后還要繳納費用總額30%的違約金。

      以群內常見的3980元課程為例,按照合同協議價4880元計算,老人若在免費培訓第三天時付款后要求退款,將被扣除:授權費1592元、服務費300元、違約金1464元,合計3356元,最終只能拿回624元。說好的全額退費,在合同條款面前成了空話。

      提醒

      高收益莫輕信 簽合同需核驗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此類培訓課維權存在多重難點:機構通過口頭承諾高收益吸引老年人,卻在合同中暗藏“霸王條款”;私域直播缺乏錄音錄像等證據固化手段;部分機構頻繁通過馬甲公司改頭換面逃避責任。

      陳音江建議,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壓實平臺責任,相關短視頻平臺應篩查高收益培訓廣告,對虛假宣傳活動加大查處力度;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對詐騙實際控制人實施信用黑名單制度,追溯關聯公司股東連帶責任。

      同時,陳音江也提醒老人們,不要輕信私域直播高回報“承諾”,簽署電子合同需逐條核驗,培訓費切勿轉個人賬戶,盡量通過正規渠道選擇培訓機構。(北京晚報記者 袁璐 王金輝)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