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盆地區域平均能見度升高

    2025年08月14日08:1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盆地區域平均能見度升高

    日前,四川省氣象局發布《2024年四川省大氣環境氣象公報》(下稱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四川大氣環境有所改善,盆地區域平均能見度比2023年有升高,臭氧高發季盆地區域平均對流層NO2柱濃度比2023年減少,霾高發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整體好于2023年同期。

    盆地區域氣象條件整體變好

    能見度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大氣透明度的好壞,能見度升高,說明氣象條件變好。

    2024年,四川盆地區域平均能見度為13.2公里,與2023年同期相比平均升高1.6%。但從全省范圍看,2024年四川省平均能見度為18.7公里,比2023年降低0.2%。兩組數據對比,反映出川西北和攀西地區的能見度較2023年同期有降低。

    在省內不同區域,其能見度是有差別的。2024年,四川省各區域平均能見度由高到低為:川西北> 攀西地區>川東北>成都平原>川南。在盆地區域,2024年川南、川東北平均能見度分別比上年上升3.7%和4.3%,而成都平原平均能見度則降低了1.2%。

    與能見度研究的結果相對應,對霾高發季的一些研究,印證了“盆地區域氣象條件整體變好”的結論——2024年霾高發季,盆地區域平均能見度為9.6公里,與2023年同期相比升高6.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霾高發季平均能見度為7.9公里,與2023年同期相比升高6.1%。

    “能見度的好壞,可以間接反映PM2.5、PM10濃度的變化。但影響能見度的因素并非只有PM2.5、PM10濃度,所以,不能僅僅從這一數據的升降變化而簡單得出PM2.5、PM10濃度增減的結論。”四川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副主任郭潔說。

    氣象條件有利于污染物擴散

    霾的形成,是由污染物和氣象條件共同決定的。總體來說,在風速小、大氣靜穩、濕度較高的氣象條件下,更容易產生霾。

    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四川省各區域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霾高發季(1月、2月、11月、12月)期間的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公報顯示,2024年霾高發季,四川省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各區域平均風速基本持平、平均相對濕度均呈增加趨勢、累計降水量顯著增加、平均大氣混合層高度略有下降、四川省盆地區域大氣穩定度出現中性的頻率有所上升。整體看,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好于2023年同期。

    研究發現,2024年霾高發季,四川大部分地區EMI(PM2.5氣象條件評估指數)呈下降趨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EMI平均降低12.5%,說明氣象條件比2023年同期變好。其中綿陽、內江、自貢、德陽、廣元、遂寧、宜賓、雅安、巴中、資陽的EMI降幅超過10%,說明這些地方氣象條件明顯變好。

    值得一提的是,各市州對比,成都EMI遠高于其他城市,與之相鄰的眉山、樂山EMI指數也高于其他城市。

    跟蹤最近10年數據,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四川省EMI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川西北和攀西地區氣象條件長期穩定在較好的狀態。而在盆地區域,自2023年起成都平原氣象條件與其他區域相比略差。

    臭氧高發季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

    公報顯示,與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臭氧高發季(5—9月)的氣象條件更有利于臭氧生成。

    研究發現,2024年臭氧高發季,四川省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川南平均日最高氣溫全省最高,為31.2℃,其余地區平均日最高氣溫由高到低依次為“川東北>成都平原>攀西地區>川西北”。

    經研究人員評估,2024年臭氧高發季,受平均氣溫和平均日最高氣溫升高、平均相對濕度降低、累計降水量減少、地面風速基本持平等因素影響,四川省盆地區域氣象條件相比2023年更有利于臭氧濃度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盆地區域8月、9月臭氧評估指數較2023年同期大幅上升超過35%,其中,川南8月和川東北9月臭氧氣象條件評估指數較2023年同期上升43%以上,氣象條件大幅變差,對臭氧濃度升高有所影響。同時,除廣元、雅安臭氧氣象條件略有改善外,盆地其余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差。(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