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缺資金?
3000萬元助推“成都試、成都轉、成都造”

■中心目前已實現對2個科技項目的資金支持
■已成功實現久遠精密項目的資金退出
■正面向全國公開征集項目
■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未來產業領域
■單項目支持資金為50萬元—300萬元
“收到了!專項資金已到賬。”今年4月,四川蜀錦峰科技有限公司順利拿到成都中試服務中心100萬元專項支持資金。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資金到位非常快,這將加速我們第四代有機硅合成革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如何在企業成長的關鍵時期,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及研發投入?用于成果轉化的專項支持資金顯得格外重要。資金從何而來?8月14日,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一筆金額為3000萬元的專項支持資金將為支持成都中試服務中心建設而配套設立,將成為助推科技成果實現“成都試、成都轉、成都造”的又一“利器”。
“真金白銀”支持
助企業邁出產業化“第一步”
盛夏8月,位于白鷺灣科技生態園A區的1棟1單元正進行最后的裝修沖刺。幾個月后,成都中試服務中心將在這里“安家”,多個前沿科技成果項目也將從這里邁出成果轉化的“關鍵一步”。
成都中試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旗下成都科技服務集團打造,并聯合專業機構為入駐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將面向大院大所、高校、新型研發機構、中試平臺等創新主體的中試項目和產業化項目,匯聚成果轉化上下游資源,堅持功能性服務和市場化業務相結合,打造集案例展示、技術攻關、概念驗證、中試熟化、企業孵化、人才培訓、場景驗證、成果交易為一體的生態服務體系,助推科技成果實現‘成都試、成都轉、成都造’。”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科技成果從0到1的轉化過程中,從公司成立到申請辦公場地、從產品研發到中試產線搭建……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資金。當前早期項目想獲得啟動資金,主要通過股權、債權及政府補貼等方式,這幾種方式各有優劣,且無法全部覆蓋早期項目資金需求。”成都科服集團負責人一語道破了早期科技成果在轉化、孵化中面臨的資金難題。
為此,中心最終決定由成都科服集團、成都英諾技轉出資3000萬元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據介紹,該專項資金采取自主管理模式,是一個可以提供多范圍、全模塊、投退靈活的資金池,覆蓋種子、天使、Pre-A階段,可以為早期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我們采取‘一企一策’,資金使用靈活、決策快,最快可在3周內完成注資交割。同時,專項資金有完善的退出機制,有效保證了專項資金的持續性。”成都英諾技轉負責人直言該資金支持模式的優勢。
運行1年投2個項目
已有項目實現資金退出
過去一年,在中心載體加快建設的同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已先行快速運轉起來,目前已實現對2個科技項目的資金支持,成功驗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成都久遠智造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遠精密”)就是專項資金支持的第一匹“千里馬”。
作為成都市重大成果轉化項目,久遠精密部分中試成果已成功應用在汽車熱泵關鍵技術領域生產力裝備上。而正是得益于專項資金的支撐,企業成功邁出產業化的“第一步”。
“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久遠精密將中試技術服務平臺化,不僅幫助企業更有效地收斂與客戶之間的知識產權邊界,更有效地搭建與縱向和橫向客戶的需求橋梁。與此同時,久遠精密逐步將中試成果直接轉化成各行業的關鍵零部件,服務于機器人、新型儲能(二氧化碳相變儲能)、大型熱管理系統、超大型牽引電機、高動態直線電機等關鍵工業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已成功實現久遠精密項目的資金退出。團隊還“劇透”了一個彩蛋:中心目前正在對接多個前沿科技成果,相信不久之后,就會有更多好消息傳來。
當前,3000萬元專項資金正面向全國公開征集項目,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未來產業領域,單項目支持資金為50萬元—300萬元。在項目評選標準上,中心負責人表示,將重點關注核心技術的先進性、明確的市場應用場景,以及是否解決“卡脖子”問題或實現國產替代幾個方面。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 受訪單位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