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端穩“文旅金飯碗” 巴山大峽谷這些年帶來了哪些改變?

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常樂社區的黨支部副書記黃金美,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清晨協調民宿訂單,午后督導中藥材合作社包裝運送藥材,傍晚在中沙壩廣場指導錢棍舞表演培訓……
渡口土家族鄉地處巴山大峽谷景區核心區,景區自2018年8月開園以來,每年夏天來這里避暑納涼的人絡繹不絕,夏天也是這里一年之中最忙的季節。黃金美除了是常樂社區的黨支部副書記,還身兼該鄉旅游協會會長,并經營著一家酒店,近段時間她忙得“腳不沾地”。
“景區火了,日子活了!”據渡口土家族鄉政府統計,靠著巴山大峽谷景區的火爆,轄區內243家民宿和客棧,直接帶動867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收入較2018年增長了5倍。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老百姓增收的“金飯碗”。除了數據的變化,為了讓老百姓端穩文旅這個“金飯碗”,巴山大峽谷這些年還帶來了哪些改變?
“山居”變“金居”
宣漢縣漆樹土家族鄉,同樣位于巴山大峽谷景區,在景區的半山之上全新打造的“伴山.漆宿”民宿,趕在今年夏天的消費旺季到來前開門營業。在這里,朝可觀日出,晚可賞星河,成為了今年巴山大峽谷避暑納涼民宿圈中的一顆新星。
而在整個景區里面,還分布著眾多的“山居”。如今,原來的“山居”絕大多數都已變成了民宿、農家樂,成為村民穩定增收的“金居”。
2024年以來,渡口土家族鄉的“桃溪別院”土家風情民宿,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是游客爆滿。這家投資1500萬元改造的農貿市場轉型項目,70間客房年營收突破313萬元,3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保潔員王大姐的月工資,如今已漲到2800元。“以前主要靠種地、打工,收入不穩定,現在在家門口務工,幸福指數高得多。”
除了增加就業,巴山大峽谷景區還催生了不少創業者。于濤辭去了在廣東電子廠的工作,返鄉開辦土家菜館,短短一年半時間,他的菜館收入超200萬元。“游客最愛酸辣巖豆燉臘豬蹄,旅游旺季,我們一天能賣40鍋。”他的后廚雇了6個本村群眾幫廚,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隨著越來越多的原住民回鄉就業、創業,渡口土家族鄉的民宿集群迅速發展壯大。該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他們轄區內的民宿、農家樂只有17家,如今已激增到243家,還涌現出了一大批高品質鄉村酒店。“經營得好的鄉村酒店,旺季還要加床,員工的平均月薪高達8000元。”
景區催生新業態
“家人們!宣漢老臘肉肥而不膩,拍三單送干土豆片!”在巴山大峽谷景區的一處電商驛站,主播李娟正在直播間銷售土特產,助手在一旁整理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最近兩年,像她這樣的本土主播越來越多,有的主攻直播帶貨,有的推介家鄉的美食美景,有的為親朋好友的民宿、農家樂引流。
據宣漢縣商務局統計,2024年以來,通過浙川協作搭建的“定宣兩地倉”供應鏈,當地的電商網絡成功將60余種深山好貨賣向全國,全年帶貨額超3億元。其中,農家臘肉、巴山脆李、羊肚菌、巴山巖豆一度成為爆款,巴山大峽谷景區的文創周邊產品也頗受歡迎,帶動當地特色種植業、傳統養殖業、民間手工業迅猛發展。
非遺技藝也在文旅融合中重煥生機。土家族繡娘張秀英加入刺繡合作社后,每月靠繡制香包、壁掛增收3000元。“花樣是祖傳的,但訂單主要來自景區的文創店。”
如今,合作社吸納200余名婦女,作品進駐景區32家特產店。與此同時,薅草鑼鼓、土家擺手舞、土家婚俗非遺秀等實景演藝的文旅大戲,也帶動景區門票收入穩步增長,還創造了數百個“群演”崗位。
依托景區,一些閑置資源也被盤活。2024年7月,渡口土家族鄉成功引入水產公司,流轉千畝土地發展立體水產養殖。遠期還規劃建設農旅綜合體,銜接景區體驗游,為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讓飯碗端得更穩
巴山大峽谷景區的核心區,這里有獨特的大巴山自然風光和綿延100余公里的喀斯特V形峽谷景觀,132處褶皺地貌形成了天然褶皺博物館,“雄、險、奇、秀、幽”齊聚于此。不僅如此,景區及周邊鄉鎮還聚居了7萬余名巴人后裔——土家族人,是巴文化發源地的核心區,擁有悠久歷史的巴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完整的傳承。
如何讓這些自然和文化資源變成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資產,從而讓老百姓把文旅這個“金飯碗”端得更穩?
近年來,巴山大峽谷的運營單位與當地政府一起,積極引導農戶將景區開發區的土地、林地等資源入股分紅,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方式實行持股分紅。同時,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借鑒浙江“東海云廊”經驗,成功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親水走廊,“桃溪泉水漂流”等旅游產品已成為景區一張閃亮的名片。
夏日傍晚,渡口土家風情小鎮的燈火次第亮起,景區道路上的自駕車燈光與游客在廣場上跳土家擺手舞的篝火交相輝映。而巴山大峽谷的5A創建已進入沖刺階段,西渝高鐵樊噲站2027年建成通車后,重慶、西安方向的游客將實現“1.5小時抵達”,而成都方向的游客也將大大縮短到達時間。
“沖5A不只是為了一塊牌子,而是讓景區及周邊鄉鎮的老百姓把旅游飯碗端得更穩。”達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達州市文旅融合發展中心主任馬春霞的這句話,或許正是巴山大峽谷景區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最佳注腳。
來源:封面新聞 記者 曾業 羅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