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用“逆轉”改寫糖尿病命運 點亮百萬糖友希望之光

![]() |
四川泰康醫院內分泌科、特需醫療科主任張勤。受訪者供圖 |
在四川泰康醫院,一塊寫著“2型糖尿病逆轉中心”的銅牌背后,藏著一場顛覆傳統的“健康革命”。這里,退休后毅然重返戰場的張勤醫生,正用一個個“停藥奇跡”挑戰醫學舊論——糖尿病,并非終身枷鎖!
經驗豐富的內分泌專家張勤從公立醫院退休后,帶著一個明確的目標來到四川泰康醫院:將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理念真正落地。
如今,張勤為中心做了清晰的規劃:未來3-5年,一方面擴大服務覆蓋面,讓更多糖友享受到標準化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將“逆轉”的理念從治療延伸到預防。“我希望將2型糖尿病逆轉中心打造成一個‘全周期、多維度’的糖尿病管理標桿。”
仁心仁術守護患者健康
作為四川泰康醫院內分泌科、特需醫療科的主任,張勤醫生已經在內分泌領域深耕數十年。他說:“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和交流,才能緊跟時代步伐,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張勤曾在奧地利進修內分泌科相關知識,接觸到國際前沿的醫學理念和技術。2004年,他擔任科室主任,帶領團隊不斷創新,將內分泌科成功建設成為市級重點學科、省級及國家級重點專科。
多年前,他接診了一位年輕的糖尿病患者。“那時他正值青春年華,夢想滿懷,卻被糖尿病這一不速之客打亂了生活節奏。”張勤回憶。初次見面時,這位年輕人滿臉沮喪,迷茫不已,甚至有了自暴自棄的念頭。
“治療不僅僅是醫治身體的病痛,更要修復心靈的創傷。”張勤表示,當時他耐心地為這位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鼓勵他積極配合治療,不斷給予他信心。
經過幾個月的綜合治療,患者的情緒逐漸穩定,生活也恢復了正常。再次相見時,這位年輕人已經煥發出新生的光彩,“張醫生,您給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氣和希望,真的太感謝您了!”他激動地握著張勤的手,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對張勤來說,這一刻的成就感遠超任何醫學成績,“那時,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有多么重要,患者的認可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張勤認為,醫生的職業不僅僅是“技術工種”,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用生命溫暖生命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不僅是一份份檢查報告,而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以及背后一個個家庭的期盼。”他說:“這份職業讓我始終保持敬畏,敬畏生命的脆弱,敬畏醫學的邊界,更敬畏患者交付的信任。我們必須禮贊生命、關愛生命、尊重生命。”
醫生要有責任感
“以前,診斷內分泌疾病往往依賴醫生的經驗和基礎的激素檢測,而現在高精度的質譜儀等先進設備,可以精確分析激素的微量變化,連一些極其細微的激素波動都能準確檢測到。”張勤說。
除了精準的診斷技術,治療手段的進步同樣令人振奮。新型藥物層出不窮,不僅療效更好,副作用也大大降低。例如,一些新型降糖藥物,不僅能控糖,還能為心血管、腎臟提供保護,甚至幫助患者減輕體重。
然而,技術和治療的進步并未簡化醫生的職責。特別是在面對疑難疾病時,醫生仍需具備扎實的臨床思維和過硬的專業技術。張勤就曾接診過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這位患者反復發熱2年多,多個大醫院診治無果。經過仔細檢查和分析,張勤最終確診為成人斯蒂爾病,并通過激素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的孫兒開心地說:“爺爺終于不發燒了,醫生治好了爺爺的病。”
張勤認為,醫生有兩個最核心的品質:首先是精準施治。醫學容不得絲毫馬虎,每一個診斷、每一次用藥,都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醫生必須不斷精進醫術,用最科學、最嚴謹的方式為患者解除病痛,這是醫生的立身之本。其次是共情之心。患者常常在疾病面前感到無助,他們不僅需要身體的治療,更渴望理解與關懷。有時,一句耐心的解釋、一個鼓勵的眼神,能給患者更多力量。醫生不僅是“治病的人”,更是“懂人的醫生”。
張勤回憶起一位70多歲的李婆婆,她獨居,患糖尿病多年,每次就診時,總是帶著裝滿藥物和手寫筆記的布包。每次看病,李婆婆反復問:“這個藥是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張勤注意到她記性不好,于是他在每次開藥時,都在藥盒上標注吃藥的時間和數量。有時,他還會在化驗單上標出關鍵數字,并寫上“比上次好,再加油”的鼓勵話語。
有一次,李婆婆拿出一小袋生花生,感激地說:“張醫生,這是我能想到的謝禮,您對我比家里的小輩還要關心。”那一刻,張勤深刻體會到:“關懷的方式無需復雜,把患者的難處放在心里,就是最好的表達。”
將糖尿病“健康管理”理念落地
張勤主任介紹,“2型糖尿病逆轉中心”剛成立時,許多患者仍然抱有懷疑,認為糖尿病只能依賴終身藥物治療。然而,通過一個個成功的案例,患者們逐漸看到了希望。“中心充分發揮多學科融合的優勢,內分泌科聯合中醫科、營養科、運動康復科等,為患者量身打造全方位的治療方案。”
其中,“破界·新生逆糖體驗營”活動是逆轉中心的特色。在體驗營中,醫生將精準評估患者的病情,涵蓋胰島素抵抗程度、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態等多方面內容,治療不僅包括合理的藥物應用,還特別注重生活方式干預和藥食同源產品的替代治療。營養師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指標和飲食偏好,制定個性化食譜,幫助調整飲食結構、控制熱量攝入;運動康復師則為患者設計專屬運動計劃,循序漸進增強體質。
目前,逆轉中心已完成10余期體驗營,幫助近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實現病情逆轉或緩解,特別是在逆糖黃金期的患者中,效果更好。
55歲的胡先生患糖尿病已有5年,血糖長期失控,伴隨高血壓和高血脂。在逆轉中心,醫生為其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包括調整降糖藥物、提供中藥調理方案、設計個性化食譜,并安排適合他的快走和力量訓練計劃。經過三個月的治療,胡先生體重減少了5公斤,血糖逐漸穩定,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張勤強調,提前阻斷糖尿病的發生,比發病后再治療更具意義。為了提升管理效果,中心計劃引入智能健康管理工具,利用患者端口的APP記錄飲食、運動數據,實時檢測血糖,并生成分析報告,方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同時,中心還將聯合科研機構,開展糖尿病逆轉的機制研究,爭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成果,讓中國的逆糖經驗被更多國家借鑒。
“我的目標很簡單:讓‘糖尿病需要終身服藥’成為過去式,讓更多糖友通過科學管理,不僅能停藥,更能像健康人一樣生活與工作。”張勤說,這不僅是他作為內分泌醫生的理想,更是他對患者的深切承諾。
給患者的健康忠告
健康從來不是“痛了才治”的應急,而是“日常守護”的堅持。像糖尿病管理,比起血糖升高后猛吃藥,不如三餐里多一把蔬菜、少一勺糖,每天多走一千步。
身體是自己最誠實的伙伴,別等著疾病來敲門才重視,別讓“沒時間”“不習慣”成為借口。愿你把健康當回事。(寧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