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龍泉驛工會構建安全健康“雙防線”:三維聯動筑安全,精準清涼護安康

推動安全生產與職工健康守護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更是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積極舉措。今年以來,成都市龍泉驛區總工會圍繞安全生產與高溫防護兩大核心,通過創新宣傳教育、強化技能培訓、開展實戰演練、推進清涼慰問等系列舉措,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職工安全健康保障體系,既筑牢了安全生產的“防護墻”,又撐起了高溫作業的“遮陽傘”,用實際行動彰顯工會組織的責任與擔當。
宣教培訓實戰聯動,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龍泉驛區總工會以2025年“安全生產月”為契機,創新推出“宣教+培訓+實戰”三維聯動模式,全方位提升職工安全素養。
線上線下的立體宣傳讓安全知識觸手可及。線下,區總工會在政務服務中心廣場舉辦宣傳咨詢活動,通過展板展示、手冊發放、現場答疑等方式,向職工普及安全生產、工傷預防等知識,當日便發放宣傳折頁1200余份,為50余人提供咨詢服務。線上,依托“龍泉驛工會”新媒體矩陣,發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推出“法律會說”系列原創視頻,推送警示片及應急知識圖解50余條,瀏覽量超15萬,讓安全意識在職工“指尖”流轉中入腦入心。
精準培訓定制服務,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針對不同行業的安全風險特點,區總工會開展“精準滴灌”式應急培訓,將專業技能直送企業一線。
今年以來,“驛工先鋒 急救護航”應急救護培訓已舉辦5場,累計為244名職工發證并納入“應急技能人才庫”。培訓邀請省紅十字會資深講師,采用“理論+實操+考核”模式,為不同行業“量身定制”課程:走進新能源企業,聚焦觸電、化學品影響等特情,詳解心肺復蘇(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操作;深入汽車制造車間,結合電擊傷、機械夾傷案例,強調“黃金四分鐘”急救時效;面向運輸行業,圍繞世運會交通保障,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特訓,讓一線職工在針對性學習中練就“救命本領”。
實景演練以練代戰,鍛造安全生產本領
為讓安全技能從“紙上”落到“手上”,區總工會以實戰演練錘煉職工應急能力,開展2場“驛工同相伴 共筑安全線”職工安全素能提升培訓的生動實踐。
100余名企事業單位職工在國家應急救援員專業師資的指導下,先學習五大核心風險場景處置常識,再分組開展實景演練:在模擬濃煙火場,躬身低姿穿越障礙;面對脊柱傷員,協同完成固定與轉運;A組在激流岸邊制作簡易安全帶、拋投救援繩包,B組則演練電瓶車燃爆處置與消防栓操作。“從緊張到熟練,知道了遇火情該如何科學應對”,職工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演練的實效——通過逼真場景模擬,讓安全技能真正成為職工的“本能反應”。
夏送清涼沁潤人心,構建健康保障體系
入夏后持續高溫,區總工會于7月22日啟動夏季“送清涼”活動,以“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為主題,將關懷直送高溫一線。
此次慰問聚焦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及世運會保障人員,覆蓋交通、建筑、環衛等露天作業行業,以及貨車司機、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中創新航科技公司,慰問組察看車間降溫設施,為500余名工人送上掛脖風扇、防暑藥包等禮包;在方大炭炭復合材料公司,叮囑企業建立健康監測機制,送上400余份慰問品;在經開交通服務公司,關切詢問公交司機的班次調整與休息保障,定制包含防曬冰袖、驅蚊手環的清涼包;走進龍泉驛賽區世運會比賽場館中心,為奮戰在賽事保障和城市側保障一線的500余名職工送上定制化“清涼禮包”,以貼心關懷為世運會賽事服務保障注入“工”字力量。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準備的4000份“專屬禮包”,還附上防暑小貼士與政策宣傳,讓關懷更貼心。此外,全區122家工會驛站同步提供飲水、乘涼等服務,13家工會驛站開展“愛心冰柜 清涼接力”公益活動,形成“物資+服務+政策”的立體保障網。
從安全生產的“防線筑牢”到高溫作業的“清涼守護”,龍泉驛區總工會以精準化、多元化的舉措,既守護了職工的生命安全,又傳遞了黨委政府的關愛溫暖。未來,區總工會將持續深化服務模式,讓安全與健康成為職工安心工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后盾,讓工會的“溫度”與“力度”在龍泉驛區落地生根。(周玉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