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城市綠道里的共贏邏輯

8月12日,晨曦微露,攀枝花市東區瓜子坪街道佳運社區金泉苑小區的61歲居民劉忠禹,已經來到銀江湖邊,沿著綠道散步。
劉忠禹還記得第一次在小區里看到施工隊捧著圖紙比比劃劃的情景。聽他們說要改造小區外的亂草堆,他不以為意,覺得“能有多大變化嘛”。沒過多久,推土機的轟鳴在小區外的邊坡上響起,湖岸煥然一新。如今,這條綠道已經成為他每天散步、舒展的好去處。
金泉苑小區周邊的變化,是攀枝花依托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建設啟動的配套設施改造成果之一。日前,攀枝花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提出要對“文化旅游康養深度融合發展”和“全面推進生態美市”一體推進。文旅與生態如何實現共贏?長達11.8公里的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正是攀枝花的解題嘗試——它不僅串起綠地、碧水、金沙,也串起花城的生態蝶變、文旅升級、民生幸福,實現多方共贏。
用好一灣碧水
打造最美“城市陽臺”
晨霧還未散,53歲的銀江湖公園安全員李惠忠已從綠道起點出發,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前哪里有這么多植被哦。現在不僅樹多了,魚群、飛鳥也多了。”他望著湖水感慨。
攀枝花地處攀西大裂谷,城市依金沙江而建,“鄰水不能親水”一度是攀枝花市民的遺憾。2024年12月,隨著銀江水電站的閘門緩緩落下,金沙江攀枝花城區段的水位緩慢上升,總庫容近6000萬立方米的銀江湖悄然呈現。
如何利用好這一灣碧水?攀枝花啟動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建設,并依托這條城市綠道開啟了一場生態修復實踐。
攀枝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銀江湖區域生態治理修復,當地已累計投入資金超7500萬元,實施四大生態修復工程,總治理面積達2615.49畝。
其中,攀枝花市東區金沙江北岸弄密村生態修復項目,營造鄉土生態林,建設了12處谷坊及12000米固土帶;鳳凰花公園項目建成省內最大鳳凰花主題公園,惠及周邊1.5萬名居民的休閑需求。
維護和保持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有150余名志愿者,大家會定期沿湖岸線巡河護河,清理河道旁垃圾,監督入河排污口。”“00后”女孩胡曉是“河小青”志愿者隊伍的一名志愿者,她說,“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守護好攀枝花的綠水青山。”
7月30日,一個新的銀江湖兩岸生態治理項目掛網招標。“此前,銀江湖生態治理主要集中在南岸,下一步將重點關注北岸。”攀枝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項目建設周期為5年(2025—2029年),計劃總投資4850萬元,分五期實施北岸棗子坪至馬蘭山區域山體生態修復治理,綜合運用林業、水利和工程技術,打造最美“城市陽臺”。
老舊小區“逆生長”
讓居民更有獲得感
黃昏時分,金泉苑小區的居民劉佳帶著孩子走進小區的休閑長廊休息納涼,“我每天都要帶娃下來走走。”
老舊小區改造是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工程,既是關乎群眾安居樂業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更新發展的“民生大事”。隨著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逐步延伸,攀枝花將目光投向銀江湖兩岸,一個個改造項目沿綠道鋪開,通過“微改造”實現“大提升”。
以金泉苑小區為例。瓜子坪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共有7棟居民樓,因建設年代較早,一度面臨外墻剝落、管線老化、路面破損等問題。去年,小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主要包括外墻整治、管線規整、防護欄翻新、停車位規劃、休閑座椅增設、夜景亮化以及健身步道和設施改造等。
現在,走進金泉苑小區,昔日坑洼不平的水泥路面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藍色透水混凝土步道,嶄新的休閑長廊格外醒目。“現在我們這個小區改造得漂漂亮亮的,還加裝了電梯,上下樓更方便了。”居民肖長榮奶奶驕傲地指著小區外一路之隔的銀江湖湖面,“現在,我們小區完全就是‘江景房’。”
從環境整治到功能提升再到基礎設施完善,這些改造工程正讓綠道沿線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實現“逆生長”,也讓居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2025年,我們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涉及68個小區。”攀枝花市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已爭取資金3.07億元,推進1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釋放城市發展空間16.96畝。接下來,20個老舊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將于近期啟動施工招標;2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啟動EPC掛網,計劃8月底實現進場施工。
完善“四區八景”
打造立體“親水休閑帶”
8月13日,路過金沙公園的市民王洪軍被門口的展板吸引,駐足閱讀。展板上呈現的是金沙公園的前世今生,“以前還沒有了解過這段歷史。”
攀枝花因三線建設而生,成立時為保密需要,對外往來稱渡口市,金沙公園便是以前渡口碼頭所在地。大渡口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立足“老渡口”情懷,街道結合銀江湖公園打造,通過招商引資對金沙公園實施了升級改造,打造集民宿、美食、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品質生活空間。
金沙公園是綠道沿線的重要景觀節點之一。圍繞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這“一道”,攀枝花建起“四區八景”,通過對綠道沿線成片土地開發和水面資源利用,打造濱江夜趣消費、休閑度假、水上娛樂、水岸文化創意公園等業態及項目,形成一條立體的“親水休閑帶”,激活多個文旅新場景。
因為帶孩子到銀江湖公園玩時看到客流背后的商機,市民董航在銀江湖公園投資了一家飲品店,“暑假生意還不錯”。而在已成為銀江湖公園“網紅”打卡點的五點·伴餐廳,負責人游明東對未來有更多期待,“希望有更多聯合營銷活動,把綠道各個文旅場景串聯起來,讓旅客有更豐富多樣的體驗。”
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銀江湖公園今年1月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超63萬人次,春節期間單日游客量破5萬人次,“下一步公司將重點圍繞水面經營權、小沙壩地塊開發、長途客運站綜合開發等方面開展工作,利用‘生態+商業+賽事’模式,豐富消費場景,盤活現有資源,建好‘銀江湖文旅體育經濟帶’。”
如今,攀枝花文旅康養和生態美市共生布局加快推進,銀江湖公園濱江生態休閑廊道也進入加速生長期,正成為攀枝花頗具辨識度的城市新名片。(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