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自貢:“兵支書”鄉村治理 “紅色實踐”

    人民網 趙祖樂
    2025年08月19日12: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吳家祠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的調解室,不時傳出村民與調解員的輕聲交談。村黨總支書記、退役軍人林勇正與“德懷”老班長調解室的成員核對一起鄰里宅基地糾紛的調解進展,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矛盾要點。這位“兵支書”以軍人的嚴謹與擔當,將“楓橋經驗”化作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

    2001年,林勇穿上軍裝踏入武警水電部隊軍營。5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在攻堅克難中磨礪意志,在集體生活中鍛造擔當。“部隊教會我‘有事沖在前’,這道理到了村里照樣適用。”

    2006年退伍返鄉后,軍人特有的執行力與責任感深植于林勇的行動中。2019年4月回村任職紀檢委員,12月因機構改革“一肩挑”任職吳家祠村書記至今,2021年當選中共自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后,他帶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扎根基層,將軍營里的紀律性轉化為鄉村治理的行動力,為吳家祠村的發展注入“軍”字底色。

    作為吳家祠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林勇把黨建作為鄉村治理的“主心骨”,創新推出“黨建+退役軍人”融合機制:每兩個月組織退役軍人開展一次“軍營式”政治理論學習,將“英烈事跡”宣講搬進田間地頭;帶領黨員骨干成立“政策宣講小分隊”,在走訪中同步推進鄉村振興政策解讀與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宣傳。“黨員就得像軍營里的排頭兵,事事走在前。”他牽頭建立黨員與退役軍人“1+N”結對聯系制度,累計開展政策宣講30余場,收集解決群眾訴求47條,讓黨組織成為凝聚民心的“強磁場”。

    “征地補償款怎么分?”“鄰居家的圍墻占了我家地界!” 面對鄉村常見的矛盾糾紛,林勇深諳“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內核。2023年,他牽頭成立全鎮首個“德懷”老班長調解室,選拔村里5名懂政策、威望高的退役軍人組成調解隊。退役軍人劉德懷還記得第一次調解宅基地糾紛時,林勇帶著他們“擺事實、講政策、算親情賬”,3天跑了6趟現場,最終讓兩家握手言和。

    調解室實行“三三制”工作法:矛盾發生后30分鐘響應、3天內介入、3周內跟進,累計調處土地糾紛、家庭矛盾等2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100%。如今,調解室墻上掛滿了村民贈送的錦旗,“有矛盾找老班長”成了吳家祠村的共識。

    在退役軍人服務站,林勇推行“網格化+退役軍人”管理模式,為全村退役軍人建立“一人一檔”,標注家庭情況、技能特長等信息。退役軍人吳大哥在土地流轉的地界上同本組組長產生矛盾,雙方各執一詞,林勇聞訊后立即介入,從法律法規、村規民約、鄰里情誼等多角度分析,通過3個小時的耐心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

    建立“困難退役軍人全覆蓋結對幫扶”機制,組織黨員與困難老兵結成對子,每月上門走訪。84歲的退役軍人林大爺患病住院,林勇主動幫他申請、代辦退役軍人大病臨時救助,“林書記比自家孩子還上心!”這樣的代辦服務,服務站已開展50余件次。截至目前,服務站已為5名退役軍人申請醫療補助,解決就業、生活難題12件,2024年3月,林勇獲評全省“百名優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主任(站長)”。

    從軍營到鄉村,林勇用“楓橋經驗”串起治理脈絡:黨建引領定方向,老兵調解化糾紛,精準幫扶暖民心。在他的帶領下吳家祠村先后獲得省級“四好村”、省級“平安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本人也在2022、2024年先后被評為“自貢市模范退役軍人”、全省“百名優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主任(站長)。

    “調解室的燈亮一天,村里的矛盾就少一分。”望著墻上“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的牌匾,林勇眼神堅定,“下一步要擴建服務站技能培訓區,讓老兵們既有‘娘家’可依,更有本事致富。”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這位退役軍人正以“永不退伍”的姿態,讓“楓橋經驗”在鄉土間結出更多碩果。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