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廣元劍閣:青山綠了 煙農笑了

    2025年08月20日14: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立秋時節的川北大地,廣元市劍閣縣木馬鎮新能源烘烤工場里暖意融融,金黃的煙葉在電能烤房內靜靜“蛻變”,透過觀察窗可見葉片舒展、色澤鮮亮,空氣中彌漫著醇厚的煙草香。

    “以前燒煤烤煙,棚里烏煙瘴氣,臉上總沾著黑灰;現在這電烤房干凈得很,烤出的煙葉每斤能多賣一塊多錢!”木馬鎮煙農汪啟蹲在剛出爐的煙葉旁,指尖拂過葉片,眼角的笑紋里盛著滿足。這抹笑意的背后,是劍閣烤煙產業從“煤煙滾滾”到“綠色低碳”的深刻變革。

    “十四五”以來,劍閣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用技術創新破解傳統困局,讓煙農的錢袋子鼓起來,讓蜀道旁的青山更蒼翠。

    劍閣縣雙魚新能源烘烤工場。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劍閣縣雙魚新能源烘烤工場。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隊伍賦能:破解技術壁壘的“金鑰匙”

    時間倒回“十四五”規劃實施前,劍閣煙區的烘烤季是另一番景象。彼時,全縣80%以上的烤房還是傳統燃煤式,黑黢黢的鐵皮棚散布在田間,每到9月,煙區上空便被厚重的煤煙籠罩,嗆人的硫黃味能飄出幾里地,煙農們全憑經驗摸索,煤塊燃燒忽旺忽弱,烤出的煙葉常帶“焦尖、青斑”,上等煙比例不足40%。

    為打破傳統烘烤模式對烤煙產業現代化轉型的枷鎖,2020年,劍閣縣大規模推廣新能源烤房。

    但推廣并非一帆風順,不少煙農面對新式烤房犯了難,“這鐵疙瘩沒煙囪,咋把煙烤熟?”“屏幕上的溫度、濕度,哪有添煤實在?”有位老煙農按傳統經驗操作,把溫度一次性調到60℃,結果一炕煙葉全烤成了“炭片”。

    “新技術得有專業人帶,不然再好的設備也用不活?!眲﹂w煙草煙葉生產科科長坦言,看到了技術斷層的風險,才下定決心構建全方位技術支撐體系。

    網格化管理模式由此應運而生。全縣4個新能源烘烤工場劃分為28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技術負責人,他們既要懂電路維修,又要精通溫濕度調控。

    “這些技術員都是‘土專家’,白天在地頭跟著煙農學種植,晚上在實驗室練烘烤參數,考了3次證書才上崗?!睗h陽鎮烘烤工場負責人說。

    更專業的支撐來自“烘烤國手”楊潔帶領的指導隊。為了讓煙農掌握這些“門道”,指導隊創新出“關鍵期駐點+非關鍵期巡回”模式:烘烤旺季時,5名隊員分片駐場,每天記錄20組溫濕度數據,實時調整參數;淡季則走遍全縣烤房,用現場教學方式進行培訓。

    煙農收獲剛烤好的烤煙。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煙農收獲剛烤好的烤煙。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今年以來,指導隊已開展“小班化”培訓30余場,為110余名煙農解決烘烤難題。“現在就算遇上第一次烤煙的煙農,我們也敢拍胸脯說讓他們‘烤不壞’?!睏顫嵉脑捳Z里滿是底氣。

    設施保障:綠色轉型的“硬支撐”

    漢陽鎮煙農張大富曾算過一筆沉重的賬,2019年煤價漲到每噸1200元,一炕煙要燒700公斤煤,24小時不能離人,他家20畝煙烤下來,光煤炭成本就占總收入的15%。

    而當時的烤房數量更是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普安鎮劍坪村煙農陳金祥回憶道:“村里120戶煙農共用10間燃煤烤房,烘烤季得排隊預約,最緊張的時候,凌晨3點就去烤房外守著,生怕排不上號,有的人家為了搶時間,煙葉沒熟透就匆匆下炕,品質根本沒法保證。”

    “烤房不夠用、設備跟不上,綠色轉型就是空談?!眲﹂w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吳紹軍拿著一份舊賬本說,2020年全縣新能源烤房僅120座,不足總需求的15%,且多為簡易改造型。

    改變始于“十四五”規劃初期,全縣開始加大對新能源設施設備的投入, 一場聲勢浩大的“烤房革命”由此展開。

    2024年,全縣集中力量改造生物質內置式烤房60間、新建100間,配套煙夾150套、編煙操作臺30臺,連偏遠的姚家鎮團結村都建起了標準化烘烤工場?!斑@些煙夾太省力了,以前3個人編一炕煙要半天,現在用煙夾夾,1個人1小時就搞定。”團結村煙農李惠芳算起了效率賬。

    截至2025年7月底,全縣已建成新能源烤房886座,生物質外置式、內置式、電能烤房“三足鼎立”,可滿足1.59萬畝煙葉烘烤需求,單座電能烤房每季能耗較燃煤烤房降低60%,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5%。

    創新模式:激活效能的“催化劑”

    “就算有了好設備,一家一戶單干還是難。”這是劍閣煙草在長期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楊潔指導煙農使用新能源烘烤。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楊潔指導煙農使用新能源烘烤。劍閣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2022年,有煙農買了電能烤房卻不會操作,閑置了半個烘烤季;還有人因找不到編煙工人,眼睜睜看著鮮煙變老。

    引入合作社,正是破解“煙農與現代化生產銜接難題”的關鍵。

    劍閣縣煙農合作社經理賈光明介紹,他們組建了專業烘烤隊,隊員要通過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才能持證上崗。

    這種“合作社托管”模式,讓煙農徹底松了綁。劍門關鎮種煙大戶劉少富今年把80畝煙葉全交給合作社烘烤,“我只負責把鮮煙送到工場,后面的分類、編煙、上炕全不用管,烤好后直接交售,比自己干省了6個勞力?!?/p>

    “以前自己要從地頭采摘鮮葉,然后找車子拉到烘烤工場,路上顛簸容易碎;現在有合作社幫忙,損耗率從10%降到了3%?!睙熮r母軍拿著剛到手的結算單,上面的數字比去年多了近兩千元。

    截至目前,劍閣縣新能源烤房覆蓋率已達69.8%,預估全縣煙葉烘烤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1年將減少79.16%。(楊中元、許根)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